当前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全球变暖——这是一个持续增加的全球平均温度,还包括此变化对地球气候的其他影响。从广义上说,气候变迁也包括过去长期的气候变化。如今,全球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化石燃料使用。
化石燃料使用和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情况。
这些温室气体吸收地球从阳光中加热后辐射的部份热量,导致下层大气的加热。以二氧化碳为例,这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水平相比于几百万年前增长约50%,现今的浓度达到前所未见的高度。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沙漠在扩大,热浪和野火的频率日益增加。
北极的增强加热已导致永冻土类的融化、冰川的退缩和海冰的减少。
此外,较高的温度也引起了更为强烈的风暴、干旱和其他极端气候现象。在山区、珊瑚礁和北极地区,快速的环境变化迫使许多物种转移或面临灭绝的危险。即便我们有成功减少未来变暖的努力,一些后果仍将持续几世纪之久,包括海洋加热、海洋酸化和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威胁着人类,造成 flooding、极端高温、粮食和水资源短缺、疾病增加及经济损失的风险,而人类的移民及冲突也可能由此而起。
世卫组织称气候变迁是21世纪对全球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
如果不采取行动限制变暖,社会和生态系统将遭遇更为严重的风险。藉由洪水控制措施或抗旱作物等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部分降低了气候变化的风险,尽管一些适应的底线已经达到。贫穷社区虽然负责全球排放的一小部分,却最无法适应并且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
在21世纪的头几十年,已观察到许多气候变化的影响,其中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温度较1850年以来的常规观测上升了1.48 °C。根据预测,如果不采取行动,未来的气温将会进一步升高,进一步引发灾难性的影响,如格陵兰冰盖的全面融化。
在2015年巴黎协议中,各国共同协定将气温上升“控制在2 °C以下”。然而,即使遵守协议的承诺,全球变暖依然预计将上升约2.8 °C。若要将变暖限制在1.5 °C,则需要到2030年前减半排放,并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通过节能和转向不产生显著碳污染的能源来源,可以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这些能源来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力和核能。经过清洁生成的电力可以取代化石燃料,驱动交通运输、供应建筑供暖和运行工业过程。同时,水域的森林覆盖和土地的农业方法不仅可以捕捉二氧化碳,也可以从大气中移除碳。
在1980年代之前,科学界并不清楚增加的温室气体的增暖效应是否强于空气污染中悬浮颗粒的降温效应。当时,科学家们使用“无意间气候改变”一词来描述人类对气候的影响。 1980年代以后,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术语变得愈发普遍,两者常常被互换使用。不过,全球变暖仅指表面加热的增加,而气候变化则描述全球变暖以及它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影响,如降水变化。
这样的变化可能会对不同区域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工业革命期间,从1870年代开始收集的温度数据,显示出各地表达的变暖效果各不相同。这可以用几个不同的因素来解释,包括土地使用的变化、气候系统的自然波动与人类的活动。尤其是,像二氧化碳和甲烷这些气体的浓度急剧上升,已将地球的温度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许我们需要思考,这一切的背后,人类应该如何改变我们的行为才能实现可持续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