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理论中,测试粒子或测试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这种模型的物理性质(通常是质量、电荷或大小)被假设为微不足道,除了正在研究的性质之外,这种性质被认为无法改变系统的行为。测试粒子的概念常常简化问题,并能为物理现象提供良好的近似。除了在特定极限中简化一个系统的动力学外,它还用于计算物理过程的电脑模拟中的诊断。
在带有电场的模拟中,测试粒子的最重要特征是其电荷和质量。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将其称为测试电荷。由一个点电荷 q 产生的电场可表示为:
E =
q * r̂ / (4 * π * ε₀ * r²)
其中 ε₀ 是真空电容率。将此电场乘以测试电荷 q_test
产生的电力(库仑定律)将会施加在测试电荷上。值得注意的是,电场和电力都是向量量,因此正的测试电荷将会沿着电场的方向受到力的作用。
测试粒子应用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中时,其最简单的案例出现了。任意两个点质量 m₁
和 m₂
之间的重力为:
F =
-G * (m₁ * m₂) / | r₁ - r₂ |²
此公式中,r₁
和 r₂
分别代表每个粒子在空间中的位置。根据这个方程的一般解,两个质量都以其重心 R 为中心进行旋转,具体来说:
R =
(m₁ * r₁ + m₂ * r₂) / (m₁ + m₂)
当其中一个质量明显大于另一个质量(例如 m₁ ≫ m₂
)时,通常可以假设较小的质量作为在大质量生成的重力场中运动的测试粒子,而不会加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定义重力场为:
g(r) =
-G * m₁ / r² * r̂
此处 r
为大质量物体和测试粒子之间的距离,r̂
为从大质量物体指向测试质量的单位向量。较小质量的牛顿第二运动定律降至
a(r) =
F / m₂ * r̂ = g(r)
因此只包含一个变量,简化计算。这种方法对很多实际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近似,例如卫星的轨道,其质量相对于地球来说较小。
在度量引力理论中,特别是广义相对论中,测试粒子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其质量非常小,以至于不会明显扰动周围的重力场。根据爱因斯坦场方程,重力场不仅与非重力质量-能量的分布耦合,还与动量和应力(例如压力、完美流体中的黏性应力)的分布耦合。在真空解或电真空解中,这意味着除了小型测试粒子云所经历的潮汐加速度外,带有自旋的测试粒子可能因自旋-自旋的作用而经历额外的加速度。
随着我们对宇宙运行法则的理解不断深入,测试粒子的概念对于理解重力、电场以及相对论的影响都至关重要。它不仅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简化复杂系统的工具,也促进了许多现代物理理论的发展。我们的宇宙是否还隐藏着更多尚未解开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