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计和心理测量领域,可靠性是指一项测量的整体一致性。当一项测量能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似的结果时,该测量便被认为具备高可靠性。这意味着,即使在不同的测试场合中,同一组测试者的测试结果应该保持稳定。许多因素会影响测量的可靠性,因此了解这些因素对于确保测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高可靠性测量的特征是精确、可重复且在不同测试情况下保持一致。
可靠性估计可分为几个一般类别。首先是价量者间可靠性,这评估两位或多位测评者在评估过程中达成一致的程度。再者,重测可靠性评估从一次测验到下一次测验的分数一致性。内部一致性可靠性则评估测验中各项目的结果是否一致。
测试不一定完全一致。测量的可靠性受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可靠性并不意味着效度。这意指,即使一项测量具有高可靠性,却不代表它在测量我们所期望的特征上具备效度。例如,一组刻度仪器可能在多次测量中总是显示相同的数字,但若该数字并非被测物件的真实重量,则该量测仪器虽然具备高可靠性,但并不具备效度。
测量的误差主要可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是由其他非测量目标的变数造成的,而系统误差则指测量工具持续提供偏差的结果。以衡量某物体的重量为例,如果一种秤每次都显示比实际重500克,那么该秤的可靠性虽高,但并不有效。
在实务上,三种主要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可用于测量误差的程度。首先是测试重测方法,这通过对同一组受试者进行两次测试以评估分数的一致性。其次是平行表格法,该方法涉及到利用不同但等效的测试,以排除测量误差的可能。最后是内部一致性,使用如 Cronbach's alpha 这样的计算方法来确保测试中各项目的结果一致性。
可用的测量方法越多,测量的可靠性就越能得到保证。
提高测量可靠性的方法,包括对测量工具或测试的表达进行清晰化、增加测量的长度,或进行心理测量学分析。有效的项目分析可以确保测试项目能够准确、有效地评估所需的技能与特质。这会涉及计算每个项目的难度及其识别度等指标。
在追求高可靠性的测量时,我们必须谨慎考虑影响测量结果的一切因素。究竟,什么样的测量方法才能保证测量的可信度和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