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面临愈来愈多的环境挑战,人类的足迹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指标。这个概念衡量了人类对自然资本的需求,也就是说,维持我们生活所需的自然资源数量。透过生态核算系统,人类的需求被量化,并与各地区或全球可再生成的自然资源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消费行为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生态足迹指标是对自身活动在地球上所占据的空间的评估,它让人们看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意识到需对环境负责。”
这个指标最初是由温哥华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数位学者于1990年代提出的。最初被称为「剥夺载重能力」,后来发展成为更易于普及的名称「生态足迹」。透过这个指标,我们可以进行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了解资源使用的差异。根据全球足迹网络的估计,截至2022年,人类的需求已经是地球自然再生能力的71%速度快,意味着我们的生态足迹对应于1.71个地球。
“如果这一资源使用率不降低,将会持续导致生态恶化,并可能永久性降低地球的载重能力。”
目前,全球有85%的居民生活在生态赤字的国家,即他们使用的资源和产生的废物超出了他们国家所能支撑的自然资源。这样的现象不仅限于某些特定国家,而是更广泛的全球问题。人口的增长以及每个人的资源消耗均进一步加重了地球的压力。
足迹测量是可以从个人的行为、社区活动到国家的整体政策进行的。不同国家的生态足迹差异最大可达数十倍以上,这反映了各国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以及政治经济的差异。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卡塔尔的每人足迹达到14.3公顷,而也门则仅有0.5公顷。
“生态足迹测量使人们能够理解和评估资源的使用,以期探索更加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生态足迹不仅仅是数字的测量,还是改变我们消费模式、生活方式的一种潜力工具。根据全球足迹网络,每年会持续更新数据,以便准确反映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而这一要求只有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持续的重视。
在英国,平均每人的生态足迹达到了5.45公顷,并且每个区域之间的差异显著。此外,社区如BedZED,也在其可持续设计下达到了较低的生态足迹,这提示我们透过创新设计和社区参与真的有机会改变资源的使用模式。
“这提醒我们,既然资源有限,我们必须负责任地使用资源,并在遵循可持续原则的同时,维持人类的生活质量。”
我们的足迹在个人层面,甚至全球层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个指标为政策制定和行为改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支持,让我们对当前生活方式的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在追求可持续性与生态保护的使命下,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消费方式的转变至为重要。
但我们又能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改变?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有责任来承担更大的环境意义,而不是单纯只是过着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