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马(马来语:Malaysia Timur),亦称为婆罗洲国家,坐落于全球第三大岛的婆罗洲上。这片地区由沙巴、砂拉越及联邦直辖区劳勿组成,与印尼的加里曼丹相邻,并且与西马的马来半岛隔着南海相望。然而,东马不仅是马来西亚的自然资源宝库,同时在政治和社会上也具有绝对独特的地位,这些都为它们的历史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沙巴和砂拉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马来群岛的贸易时代。早在15世纪,这片土地就曾是文莱苏丹国的领土,沿海地区的繁荣令其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随着殖民时代的到来,在1888年,这些地区被宣布为英国的保护地,并于1946年成为英国殖民地。
在1963年,沙巴和砂拉越与马来半岛以及新加坡签署马来西亚协议,正式成为联邦的一部分,标志着它们在政治版图上的重大转变。
沙巴和砂拉越在1963年透过马来西亚协议加入联邦,这不仅是地理上的合并,更是文化和政治认同的重整。然而,这一过程并不隆重,反而伴随着种种的矛盾与摩擦。例如,在沙巴,内部的伊斯兰与非伊斯兰社群之间的政治松散联盟使得该地区的政治局势变得复杂。
随着加入联邦,沙巴和砂拉越虽成为平等的合作伙伴,但却享有相对于马来半岛更高的法律和行政自主权。例如,两州拥有独立的移民控制,马来西亚西部的公民在访问东马时需携带护照或身份证。此外,两州的土地法与马来半岛的全国土地法别无二致,显示出其特殊的法治地位。
“随着内部宪法的修订,沙巴和砂拉越再次被肯定为独立的合作伙伴,这一变化让数据和社会结构更多元。”
在经济方面,东马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然而,这也吸引了许多外来企业的进一步介入,导致当地社区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时常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尤其自2010年以来,有关资源管理不善的指控不断出现,这引发了部分地区关于分离的声音。
东马的族群结构非常多元,当地除了有传统的土著民族外,汉族社群亦占据着一定的人口比例。文化的交融使得这里的社会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尽管如此,历史中如「IC计画」等争议导致了沙巴的社会融合与文化认同出现了不小的变化,这一过程至今仍在持续进行中。
随着政治格局的变迁,东马在马来西亚的地位仍可能出现新的变化。 2021年,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再次强化了沙巴和砂拉越的平等伙伴地位,让这两州的政治声音更加响亮。但这是否会造成与其他地区的矛盾,或者会引致新的合作契机?
沙巴和砂拉越在马来西亚的历史过程是一段充满矛盾与机遇的旅程。在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关键在于如何找回彼此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向前迈进。这样的关系是否能够重新被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