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文循环,通常被称为「暗反应」,实际上与黑暗毫无直接关系,而是发生在光的存在下,依赖于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产物。这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氢携带化合物转化为植物可用的葡萄糖,主要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虽然名称上包含「暗」,卡尔文循环的反应其实需要光依赖的产物,如ATP和NADPH。
卡尔文循环是如何运作的?它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碳酸化、还原反应和核酮糖-1,5-二磷酸(RuBP)再生。在这过程中,二氧化碳与五碳的RuBP结合,接着生成稳定的三碳化合物。在这一反应中,RuBisCO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催化反应的效率直接影响整个循环的进行。
卡尔文循环中的第一步是酶RuBisCO催化RuBP与二氧化碳的结合,随后产生的一个不稳定的六碳化合物迅速分解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在此过程中,ATP和NADPH作为能量和还原剂的提供者,使三碳化合物转化为更复杂的糖类。虽然反应的终产物主要是三碳糖磷酸化合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能进一步转化为含六个碳的糖类。这些三碳产品可用于合成更大的碳水化合物,例如蔗糖和淀粉。
卡尔文循环的运行不仅依赖于光照,还受到植物内部其它代谢路径的影响,如光呼吸过程,其中RuBisCO可将氧气也作为底物,产生不利的副产品,这在高温环境中更为明显。
光呼吸的过程在植物中引起的二氧化碳损失,使得专门进化出C4和CAM光合路径的植物在高温环境中更具竞争力。
这种竞争的表现是如何解释的? C4植植物和CAM植物都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捕获二氧化碳,以减少光呼吸的影响。例如,C4植物将二氧化碳在不同的细胞中固定,使得它们在高温和低二氧化碳环境中依然能高效进行光合作用。
卡尔文循环通常与光依赖反应密切结合,这些光依赖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发生,这些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将用于卡尔文循环的后续反应中。若没有这些光依赖的反应,卡尔文循环将无法进行。
因此,尽管名称中包含「暗反应」,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对光合作用至关重要的过程。许多植物在夜间使用储存在淀粉中的能量来维持生命,但这并不代表卡尔文循环及其过程在黑暗中进行。相反,这一反应主要因为缺乏光而难以进行。
这一过程中的各种酶,在有光照的情况下被激活,随着光照变暗而失活,揭示了光与这些生化反应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卡尔文循环的发现,早在1950年就由墨尔文·卡尔文及其同僚首次引入,这一进步促进了我们对光合作用的理解。这一发现不仅开启了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同时也对生物学的其它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显示了生命系统运行的复杂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卡尔文循环的理解持续加深,这一过程再次证明了自然界中各种生命过程间的交织关系。那么,当我们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时,植物如何依赖于这些反应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