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中,视觉学习成为了众多学习风格中的重要一员。根据尼尔·弗莱明的VARK模型,视觉学习者能够透过图表、图形、地图和其他视觉资料来有效解读资讯。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是一种技巧,而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效产生显著影响。
研究表明,使用图形组织器能在多个领域提高学生的表现,包括知识的保留、阅读理解以及思考能力。
图形组织器的使用对提升学生成绩特别有效,无论是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还是一般学生,都能在各学科和年级中获得改善。此外,在思考及学习能力的发展上,透过图形组织器的使用可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
大脑中多个区域协同工作以生成我们眼中所见的图像,并将其编码。这一过程的基础发生在位于脑后方的视觉皮层。视觉皮层负责视觉识别、分类和学习等多种功能。在获取新视觉资讯的过程中,识别是初步步骤,涉及到的脑区包括下颞叶皮层和上顶叶皮层。
一旦识别完成,大脑将立即将信息分类,并准备开始编码过程,这是学习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大脑的可塑性使得它能根据新资讯不断重塑自身,提升学习能力。透过有效的视觉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编码新信息,还能更清晰地将其与已有的知识进行关联。
在胎儿阶段到18个月之间,婴儿大脑中的灰质骤增,这与他们的视觉学习密切相关。位于脑后的主要视觉皮层在处理动静物体及图案识别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至8岁之间,视觉学习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幼儿在探索周围世界时,会利用新发展的感官运动技能,将物体拉至近距离观察,这一过程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的认知发展。
幼儿的视觉学习主要集中在近距离观察,而成人则倾向于广泛扫描周围环境。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视觉学习能力显著提高。在9到14岁的中童期,视觉学习已经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加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与参与感。研究显示,当教学中融入视觉策略时,学生的学习成效明显提升,甚至能增强他们的同情心。
尽管视觉学习法的受欢迎程度不断上升,缺乏充分的证据来支持按学习风格进行教学能产生更好的成效。然而,将不同的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无疑会让所有学生受益。您是否考虑过在您的学习或教学中引入更多的视觉元素来提高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