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是全球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而脆弱斑块则被视为导致心脏病发作的潜在隐患。这些斑块是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白血球和脂质(包括胆固醇)在动脉壁内聚集而成,特别不稳定且容易引发重大问题,如心脏病发作或中风。本文将深入探讨脆弱斑块的形成、检测方式及预防措施。
脆弱斑块的特征包括薄纤维帽、大型富脂坏死核心、增生的斑块炎症,以及内斑出血等。
研究人员发现,白血球的积累,特别是巨噬细胞的增长,会导致“柔软”或脆弱斑块的形成。当这些斑块释放出物质时,会强烈促进凝血和发炎反应。形成脆弱斑块的原因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以及环境因素等,这会导致内皮细胞的慢性损伤和功能障碍。
当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受损后,低密度脂蛋白(LDL)会进入内膜,并可能被氧化,吸引巨噬细胞进入血管壁,形成一系列复杂的炎症反应。
脆弱斑块与稳定斑块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结构组成。脆弱斑块拥有丰富的脂质核心和薄的纤维帽,这使得它们在受力时更容易破裂,导致心脏病发作。而稳定斑块则拥有厚实的纤维帽和较少的脂质,虽然更不容易破裂,但它们会导致血管直径变小,影响血流而引发心血管问题。
目前,虽然透过解剖可以识别到单一的破裂斑块作为冠状事件的直接原因,但在它们破裂之前,仍无法有效识别出这些危险的病变。常规的心脏压力测试或血管造影无法有效发现这些斑块,因为这些斑块通常不会引起显著的狭窄。相较之下,心脏CT造影可视化血管壁及斑块成分,为预测急性冠脉综合症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尽管目前尚无有效的临床方法来早期检测这些脆弱斑块,但研究依然在进行中,希望找到更好的预防策略。
降低脆弱斑块破裂风险的有效方法包括优化脂蛋白模式、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维持健康的体重、饮食均衡、戒烟以及保持规律的运动。研究人员也指出,肥胖和糖尿病可能与C反应蛋白的高水平有关,这些也应被列入考虑因素。
了解脆弱斑块的形成与风险机制是预防心脏病的关键。而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能否让我们摆脱这个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