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其基本症状常常是从患者的主观经验出发,在经历一些无法言喻的变化后,最终发展成为明显的精神病。这些基本症状的出现,通常代表着潜在的心理病理变化,虽然患者可能会觉得困扰,但外界却不一定能够察觉其异样,直到患者彻底失去应对能力为止。
基本症状指的是一些与心理疾病相关的初期征兆,这些征兆往往是主观的,难以被他人识别。
据统计,被评估为高风险的患者,有接近一半(48.5%)的机率会逐渐演变为精神病。在精神病的前驱阶段,非典型的基本症状首先出现,然后是更典型的基本症状,最后才是完全的精神病表现。
2015年,欧洲精神医学协会建议在心理健康评估中使用一种称为认知障碍量表(COGDIS)来评估精神病风险。该量表的预测效果显著,这意味着对于那些寻求帮助的精神病患者来说,早期识别及介入能显著降低未来发展为精神病的风险。
认知障碍量表显示出与超高风险(UHR)标准相似的预测能力,但在两年后更具预测意义。
基本症状的出现并非孤立无援,其形成背后存在着多个交互因素,包括个体的易感性、环境压力以及社会支持系统。近期的研究显示,神经振荡过程中兴奋性和抑制性信号的失衡,对基本症状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外,这些信号失衡还可能导致认知缺陷,继而在将来引发更复杂的症状。
很显然,早期介入是至关重要的。当识别出患者面临这些影响因素的时候,便能够采取措施来预防、调整或延迟基本症状的发展。对基本症状的认识,可以引导早期干预以对抗精神病,从而帮助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这类的早期方案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
在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的前期,患者通常会首先出现非典型的基本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包括情绪、驱动、思维和注意力的各种障碍,随后便是更为典型的基本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可能出现在精神病的数年前,但往往先于自我障碍的发展。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基本症状可能会毁灭性的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并且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出现又消失,随之而来的又是长时间的无法正常功能,最终导致全方位的精神病。
这些基本症状的评估通常通过精神分裂症易感性工具(SPI)来进行,该工具有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版本(SPI-CY)和成人版本(SPI-A)。 SPI的评估不仅包括非典型的基本症状,还包括那些特定于精神病的特征。根据最近的研究,认知障碍量表(COGDIS)与支持性精神病症状及瞬息神经病的评价相结合,能够有效检测出帮助寻求心理健康支持的个体的潜在风险。
最终,精神分裂症是否能得到有效管理,不光依赖于对基本症状的早期识别,还需要及时的介入。不过,这些基本症状在任何阶段都可能让患者难以自我识别,而且他们经常企图通过自我调适来隐藏这些问题。困难的情境伴随着多种情绪和思维的冲突,使得他们很难寻求外部的帮助。随着症状的恶化,这些问题必然会暴露出来,并为患者的社交和职业生活带来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识别潜在的基本症状,以协助我们身边的人找回他们的正常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