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结核病(TB)的关注持续增加,Mantoux测试作为一个重要的筛查工具,成为诊断和应对结核病的基石。这种测试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皮肤注射,背后更涵盖着人体如何与结核菌作斗争的复杂科学。
Mantoux测试的核心目的是检测人体对结核菌蛋白的免疫反应。
Mantoux测试最初由德国医生Felix Mendel于1908年开发,并以法国医生Charles Mantoux的名字命名。它的前身是罗伯特·科赫在1890年描述的疫苗反应。随着对结核菌蛋白的深入研究,科赫的工作为后来的检测技术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30年代,Florence B. Seibert成功提取了纯化的蛋白衍生物(PPD),这为Mantoux测试的可靠性提供了支撑。
Mantoux测试的标准过程是将5 TU的结核菌素注射到前臂的皮肤下,约在肘部与手腕之间的区域。正确的注射应该使皮肤表面形成一个浅色的膨胀区域,其直径应为6到10毫米。
该测试的结果需在48至96小时后进行解读,通常建议在72小时进行。这一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对结核菌蛋白的延迟型过敏反应(DTH)的典型例子。
Mantoux测试结果的解读相当重要,必须根据个体的医疗风险因素来进行。例如,在某些高风险人群中,如HIV阳性患者或近期接触结核病患者,5毫米及以上的皮肤硬化被视为阳性反应。而对于低风险群体,则可能需要更大的硬化范围才能确认阳性。
结核病测试的阳性结果需谨慎解读,因为有可能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
假阳性结果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过去接种过BCG疫苗或其他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当注射部位被触碰时,也可能引起肿胀,造成错误的读数。
相对于假阳性,假阴性结果的出现则是由于免疫系统的抑制例如在近期TB感染时,或是因为接受了类固醇治疗而导致的免疫反应不足。
对于某些人群,如艾滋病患者,Mantoux测试可能无法有效显示感染情况。
接种过BCG疫苗的人群在进行Mantoux测试时结果的解读存在争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建议,BCG接种不应影响Mantoux测试的结果解读,而英国则推荐使用干扰素-γ释放测试(IGRAs)来辅助解释59毫米以上的阳性结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干扰素-γ释放测试(IGRAs)开始在临床上被普遍使用。在某些情况下,IGRAs可替代传统的Mantoux测试,尤其是在对免疫系统有影响的病人中,这种测试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结果。
在2005年,CDC更新的指导方针也重新分类了Mantoux测试的结果,基于之前或基线结果进行更细致的解读。
随着Mantoux测试的普及与发展,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更有效地应对结核病的挑战成为了医疗界的重要课题。这项测试不仅是供医生诊断的一个工具,更是研究人体对结核菌反应的一扇窗户。未来的发展会如何改变我们对结核病的认识和应对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