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是一个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时期,主要涉及美国和苏联(USSR)之间为意识形态主导权和经济影响力而进行的斗争。该时期始于1947年,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为止。所谓冷战,因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然而,他们在多个地区冲突中支持对立的一方,这些冲突通常被称为代理战争。
冷战的斗争不仅表现在核军备竞赛和常规军事展开上,还透过心理战、宣传运动、间谍活动、遥远的禁运、体育外交以及技术竞赛(如太空竞赛)等间接方式展现出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其占领的东欧和中欧地区安装了卫星政府,并于1948年促进了北韩的共产主义扩展,随后于1949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联盟。美国则在1947年宣告了「杜鲁门主义」以进行「遏制」,1948年推出马歇尔计划以助于西欧的经济复苏,并在1949年创立了北约军事联盟,与此相对的,苏联在1955年发起华沙公约。
朝鲜战争(1950-1953)是冷战期间的一场主要代理战争,其结果是僵持不下,美国在冷战中的介入包括对反共产主义和右翼独裁政权的支持。
几乎所有的殖民地国家在1945至1960年间经历了去殖民化并获得独立,这使得许多国家成为冷战的第三世界战场。 1959年的古巴革命使得西半球成立了首个共产主义政权,而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则是该期间最接近于核战争的时刻。越南战争(1955-1975)也是一场重大的代理冲突,最终以美国的失败告终。
在东欧,苏联于1956年镇压匈牙利革命及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巩固其统治地位,双方均利用经济援助来试图赢得不结盟国家的忠诚。
随着1961年中苏分裂,美国在1969年对苏联计画对中国发动的大规模核打击进行干预,并在1972年与中国展开接触。同年,美国和苏联签署了一系列核武器控制条约,以限制各自的核武库。 1979年,亲美政权在伊朗和尼加拉瓜的倒台,以及苏联入侵阿富汗再次引发了战争的恐惧。 1985年,戈巴契夫在苏联的崛起使得他在国内扩大了政治自由,这导致了1989年东欧共产主义政权的垮台,以及1991年苏联的解体。
作家乔治·奥威尔在1945年的一篇文章中首次使用了「冷战」这一术语,描述了一个生活在核战争威胁阴影下的世界。
随着冷战的发展,两大超级大国的对抗策略也不断变化,例如美国在克制与苏联的军事行为的同时,推行经济援助以增强与友伙国家的关系。随着冷战结束,世界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冷战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并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随着历史的推进,冷战的遗产如何影响当今的国际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