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可持续能源的定义,最常见的诠释是「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个定义强调了可持续能源在环境、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影响,并且反映了全球对气候变迁的担忧与公众健康的重视。
「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和地热能虽然会造成环境损害,但通常其可持续性要比化石燃料高得多。」
目前,全球约有790百万人缺乏电力供应,而26亿人则依赖污染性燃料来烹饪食物。根据卫生组织资料,这类燃料导致每年约700万人死亡,特别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女性和儿童受害特别严重。要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C以内,建设一个可持续的能源生产、分配、储存和消费网络至关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各国政府需加速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若未能迅速改变能源系统,后果将导致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各种气候变化缓解路径,除了逐步淘汰煤火电厂,还需要更多地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并推动交通和建筑的电气化。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报告,约需每年投资全球GDP的2.5%来满足2020至2035年期间的可持续能源需求。」
在考虑环境影响的同时,社会和经济议题也必不可少。可再生能源的普及不仅有助于改善气候,还能驱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在推行可持续能源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碳定价、可再生能源配额标准等政策来趋向清洁能源的发展,同时加强能源安全。
根据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改善能源的可得性和清洁度是全球发展的首要挑战。能源效率是一种能够通过减少能源消耗来达到环保的解决方案。国际能源机构的研究表明,提升能源效率可为减少40%的温室气体排放提供支持,从而促使巴黎协定的目标得以实现。
然而,为了实现高效能的能源使用,还需要政府制定更完善的政策,包括建筑规范、表现标准等来提高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根据目前的趋势,全球经济的能源强度并未如目标要求的那样逐年减少,这对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太阳能和风能是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报告,这些能源的市占率在2019年达到约8.5%。随著成本不断下降,这些能源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太阳能在多数地区已成为最便宜的新型电力来源,是未来能源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目前的发展速度,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电力生产的主要来源。」
不过,在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其对生物多样性可能带来的影响。某些再生能源项目可能会因生态环境的改变而引发争议。此外,能源生产的波动性要求电力网络进行升级,以确保能够随时供电。因此,储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关键。
对于那些难以电气化的过程,使用低排放能源来源生产的氢燃料或是可纳入讨论的选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仍在开发中的技术有望克服当前面临的挑战。然而,当前的能源系统仍然是由85%化石燃料构成,这一事实强调了持续转型的必要性。
实现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并非易事,需要政府、企业与民众的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保持公众对可持续能源议题的关注,促进科技创新,进而提升能源效率和运用的灵活性,都是至关重要的。未来的世代将如何面对这些挑战,使他们能够有效满足自身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