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爆发于英国统治的巴勒斯坦地区。在这场战争中,英国撤出了巴勒斯坦,并且犹太复国主义力量占领领土,随后成立以色列国,超过70万巴勒斯坦人逃离或被驱逐。这是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及更广泛的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首次战争。战争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1947年至1948年的内战,当时联合国投票通过巴勒斯坦分治计划,导致暴力迅速升级。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对双方造成了重大伤亡,随之而来的数十万巴勒斯坦人的逃亡,形成了今天称为「纳克巴」(即「灾难」)的局面。
1948年的战争是长达三十年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矛盾的高潮。在英国的统治下,根据国际联盟的授权,英国建立了犹太民族之家,这引发了当地阿拉伯人的不满与反抗。
犹太复国运动在欧洲形成,旨在重建犹太人在古老故乡的国家。首波移民(即第一次阿里亚)从1882到1903年期间进行,推动犹太人建立农业定居点并争取国家地位。然而,当时的阿拉伯居民对这一运动并未意识到其影响,直到1909年之后,阿拉伯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反对犹太人移民。
在一战中,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与英国之间的战线,这一时期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暂时平息。 1917年,巴尔福宣言明确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使巴勒斯坦的未来成为一个敏感的焦点。
随着犹太社区的增长,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 1920年、1921年及1929年,相继爆发大规模暴力事件,暴力与对立持续加剧。尽管阿拉伯人反对犹太移民,部分有影响力的阿拉伯家族仍出售土地给犹太人。
由于犹太移民激增和农村居民的困境,1936年发生的阿拉伯叛乱对英国和犹太社区造成严重冲击,并使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1948年战争前夕变得十分脆弱。
随着对英国统治的不满情绪上升,犹太武装组织如伊尔根(Irgun)和哈根纳(Haganah)开始进行恐怖袭击和破坏活动,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安与紧张。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分治计划,试图通过划分巴勒斯坦来解决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然而,阿拉伯领袖拒绝了此计划,宣称巴勒斯坦应归其原住民所有。
1948年5月14日,随着英国托管结束,以色列宣告成立。次日阿拉伯联盟国军队进入巴勒斯坦,这标志着1948年阿拉伯-以色列战争的爆发。阿拉伯军队在各方面展开攻击,但各方的合作却相当差劲。
联合国文献中所记载的当时的局势,展现了持续的冲突和互不信任,加速了事态的恶化。
1948年6月,联合国宣布停火。停火期间双方不断违反约定,持续为筹备下一阶段的军事行动。随着战事的持续,将进一步加深各族群之间的矛盾与仇恨。
回顾这段历史,英国的撤出究竟是否是导致此冲突升级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