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色情内容的消费已经变得无处不在。色情被定义为各种形式的材料,包括文本、视频、照片或音频,其目的是为个人或伴侣带来性满足和愉悦。关于色情对个人或其亲密关系的影响已成为广泛的研究主题。然而,学者们指出,很多关于色情影响的研究经常将相关性与因果性混淆。
性策略理论强调了男性和女性在寻求性和恋爱方面的生物学差异,由心理学家David Michael Buss和David P. Schmitt于1993年提出。研究表明,这些生物学上的演变至今仍影响着人们对色情材料和伴侣的选择。男性通常会更频繁地消费色情,以获得特定色情演员的视觉刺激,这反过来又促进了更高频率的色情消费。
性研究受到剧本理论的重大影响。该理论主张行为是一系列「剧本」,用以实现特定目标。在色情的背景下,色情作品可能会作为一种性剧本,帮助个体了解某些行为模式,进而影响他们后续的性行为。这样的依赖可能会改变人们对性活动的期望,影响他们建立和维持浪漫或性关系的能力。
在某些情况下,依赖色情作品作为性教育的手段,可能使个体对性行为的真实情况产生扭曲的认识。
色情成瘾是一种被称为行为成瘾的情况,表现为强迫性、重复使用色情材料,对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造成严重后果。虽然DSM-5(《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并未将其列为诊断项目,但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这些行为只是潜在心理问题的表现。
许多涉及互联网色情的神经学研究表明,使用色情会导致大脑的成瘾相关变化,这可能表现为对奖励的麻木以及焦虑反应的功能失调。然而,许多其他研究发现缺乏关键的成瘾生物标记,令人对色情的影响有所怀疑。
研究人员对于色情消费与健康性发展各方面之间的关系,经常误解了相关性与因果性的关系。
倘若过度使用色情,可能导致决策能力的缺失,甚至出现性偏见的现象,影响个体在实际情境中的反应方式。
在2015至2021年间进行的神经心理生物学及心理学研究,大部分研究几乎都是在匿名情境下对男性进行,却得出了矛盾的结果。最新的国际疾病分类系统(ICD-11)将色情纳入强迫性性行为障碍,这一点与DSM-5的立场形成对比。
尽管对于个体的身体性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但色情消费仍会影响人们对自我身体的看法,导致自尊、体像障碍等问题的出现。
研究表明,高频率观看色情的男性其男性气质和身体不满意度普遍较高。流行文化往往将强壮的瘦身男性视为理想型,这也会影响男性的自我形象,使其与色情模特进行各种比较。这种比较可能进一步损害男性的自尊。
一项2021年的研究显示,女性使用色情时会加剧对身体形象的焦虑与依赖,对伴侣的需求持有更强烈的渴望。色情作品中所呈现的身体形象使她们感到压力,进而影响整体的自我意识。
将任何形式的性行为,包括色情消费,病理化的做法可能会限制性自由和社会污名化。许多研究者对色情是否是公共健康危机提出质疑,并认为这只是一种政治操作。
尽管缺乏强有力的因果关系,色情被认为与较低的性满意度相关。虽然许多研究结果矛盾,然而这些研究指向了一个共通的结论:色情的消费与人们的性满意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可能导致性表现的不满。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色情如何影响我们的个人关系、性教育及性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