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困扰,或称心理苦恼,是指个体内心世界所经历的症状与情况,这些情况往往令人不安、困惑或异常。心理困扰不仅能导致行为的改变,还会对个体的情感造成负面影响,并妨碍他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某些创伤性生活经历,例如丧失、压力、失眠、药物使用、攻击、虐待或事故(如挚爱之人的去世),都可能引发心理困扰。
「心理困扰的影响不容小觑,许多人可能在经历了剧烈的压力或创伤后,无法正常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此外,某些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员可能会经历歧视,这使他们更容易遭遇心理困扰。虽然这些问题可能会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自行缓解,但长期忍受这些症状的人更有可能被诊断为心理疾病。此一定义并非没有争议,部分心理健康工作者会将「心理困扰」与「心理疾病」互换使用。有些心理健康服务的使用者更倾向于用「心理困扰」来描述自己的经历,因为这个术语更能捕捉到他们独特而个人的感受,并且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共鸣。
心理困扰与心理疾病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心理困扰的范畴较广泛,而「心理疾病」则指一组具医学定义的具体病况。处于心理困扰中的人可能表现出一些更广泛的症状,却未必在医学意义上被认为是「生病」的。这使得心理困扰的症状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暂时出现,而被诊断为心理疾病的患者通常需要更专业的治疗。
心理困扰的主要类型包括:
心理困扰的症状范围涵盖从身体到心理的多种情况。身体的症状可能包括睡眠障碍、厌食症(食欲减退)、女性月经失调、头痛、慢性疼痛和疲劳。心理方面的状况可能包括情绪管理困难、强迫性/强迫行为、社交行为显著变化、性欲减退和情绪波动等。
「心理困扰的成因可能包括大脑中的化学失衡,这可能导致不理性的决策及情绪痛苦。」
对于轻微的心理困扰,可能源自于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如忘记您的车钥匙或迟到。然而,重大类型的心理困扰却可能由其他重要因素引起。例如,大脑中的化学失衡会影响大脑的功能,导致抑郁、食欲改变、侵略性和焦虑等情况。
有关心理健康的社会差异在黑人的社区中长久不变。根据少数族裔健康办公室的数据,非裔美国人报告严重心理困扰的机会比欧洲裔美国人高出30%。此外,黑人更可能患有重度抑郁症,并且表达更强烈的症状。
「种族主义、与心理疾病相关的污名以及重视身体健康是非裔美国人社会文化经验中的三个明显信念。」
这些社会心理健康的方面可能会产生困扰。此外,黑人的性别因素也在心理健康中造成不平等。许多黑人女性因为「强大黑人女性」的刻板印象而延迟寻求心理健康的支持与治疗。
与成人相似,黑人青少年同样面临心理健康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包括歧视、不充分的治疗和心理健康服务的不足。他们经常借助于同龄人或灵性领袖等非正式渠道来获得支持,这显示出不少黑人青少年对于向专业人士透露个人问题感到不适。
心理健康污名,尤其是个人污名,对于提供必需的治疗尤为重要。通常,由于污名,个体会在疾病几乎致残的情况下才选择治疗,这在少数民族群体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对于移民而言,既有的应然污名则可能使他们更刻意隐藏自己的心理困扰,从而避免寻求帮助。
那些自我认同为LGBTQ+的人面临着更高的心理困扰风险,这主要是由于持续的歧视和侵害。他们经常遭遇恶意的言语攻击,这对他们的自我认同和信心造成了影响,最终引发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的倾向。
「LGBTQ+学生的欺凌和心理困扰情况更为严重。」
高风险的心理困扰意味着LGBTQ+社群中的成员更可能因为过去医疗专业人士的歧视而不愿寻求心理健康护理。
在这个快速变迁的社会中,我们应如何更好地理解与应对心理困扰,以减少其对我们情感与行为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