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界,有一门研究细胞层面疾病的科学——细胞病理学。这个专业于1928年由乔治·尼古拉斯·帕帕尼科劳创立,让我们能够透过显微镜一窥细微之处,探索我们体内潜藏的病变。在这个不断进步的科技时代,细胞病理学不仅仅限于癌症的诊断,还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的感染及炎症性疾病。
细胞病理学的核心在于评估细胞的异常变化,这些变化经常是预示着潜在病变的重要指标。
细胞病理学的一个常见应用是巴波巴检查(Pap smear),这是一种用于检测癌前病变的筛查工具,特别是针对子宫颈癌的早期检测。这类检查通常通过取样和显微镜观察来进行,有助于早期识别潜在的恶性病变。
细胞的收集方式可分为两大类:脱落细胞学和介入细胞学。在脱落细胞学中,细胞可以通过自然脱落或机械刮取的方式收集。举例来说,巴波巴检查就是一种机械脱落的范例。此外,支气管刷检查则是通过插入支气管镜来获取呼吸道显著病变部位的细胞样本。
而介入细胞学则涉及病理学家的主动干预,以获取细胞样本。针吸取细胞(FNAC)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例子,这种方法通过细针抽取身体各组织中的病变部位以获得细胞样本。
细针吸取细胞学是一种利用带有针头的注射器来从各种器官的病变或肿块中抽取细胞的技术。这一程序通常需要在医生的肿块触诊或影像引导下进行,并且其成功率与执行者的技术密切相关。
在深部病变的情况下,函数成像(如超声或CT扫描)可协助导向针头,进一步提高取样的准确性。当由病理专家进行FNAC时,立即在显微镜下检视样本的能力能大幅提升诊断的准确率,以应对微量样本时的需求。
除了FNAC,沉降细胞学也可以有效收集细胞样本。这一过程通常从生物样本中提取使用的固定剂,然后进行离心,沉降后可用于制作印刷样本。而印刷细胞学则是利用目标组织直接接触玻璃片,留下细胞印记,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对细胞的进一步染色和分析。
在样本采集后,细胞样本需要通过直接涂片或液基细胞学进行处理。液基细胞学的优势在于能够在样本中加入液体,以便进行后续的检测,常用的染色法有帕帕尼科劳染色法和罗马诺夫斯基染色法等。
细胞的细胞核在评估细胞样本时至关重要。癌细胞的核会展示出明显的异常变化,暗示着病变的可能性。
肿瘤的诊断不仅能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也能降低不必要的手术风险。例如,通过FNAC进行甲状腺检查,医生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确认许多良性病变。若诊断为恶性,患者则可以即时接受治疗,提升预后。
细胞病理学不仅是诊断疾病的利刃,也是医学探险中的重要工具。它打开了一扇窗口,使我们得以洞察病变的根源,并提供适时的治疗。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细胞病理学的应用前景广阔,究竟未来还会有哪些未解之谜被针头所揭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