μ-阿片受体的奇妙变化:如何让止痛药在不造成依赖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在追求有效止痛药物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越来越重视“功能选择性”的概念,这一概念突出了配体在相同受体上对不同信号转导途径的特选性。这意味着相同的受体可以在不同的配体作用下激活不同的信号途径,这一发现对于 μ-阿片受体(μ-opioid receptor)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功能选择性,使药物开发可以突破传统范畴,为止痛效果的改善和副作用的降低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功能选择性(Functional selectivity)是指在同一受体的情况下,不同配体对某些信号转导途径的选择性激活。这一概念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药理学观念,认为配体只能被明确地分类为激动剂或拮抗剂。在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一些配体能够同时激活和抑制不同的信号通路,这对于降低止痛药物成瘾和呼吸抑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在 μ-阿片受体的研究中,偏向于 G 蛋白的激动剂(G protein biased agonists)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与传统激动剂相当的止痛效果,且降低了成瘾潜力和呼吸抑制的风险,这使得它们成为未来药物开发的重要方向。

研究显示,偏向于 G 蛋白的激动剂能在不增加依赖风险的情况下,有效缓解疼痛。

例如,药物 Oliceridine 被描述为一种具有功能选择性的 μ-阿片受体激动剂,它偏向于 G 蛋白通路而非 β-arrestin2。这一特性使其在缓解疼痛的同时,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甚至在临床使用中未见耐药现象或肠胃不适。这类研究结果为我们重新思考疼痛治疗的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此外,对于其他阿片受体的研究,如 δ-阿片受体的激动剂 SNC80 和 ARM390,则显示了受体内化的不同影响。 SNC80 促进了 δ-阿片受体的内化,这导致了疼痛缓解的效果随着后续剂量的增加而减弱,而 ARM390 影响轻微,效果可以持续更长时间,尽管最终仍会出现耐药现象。

这一系列的研究进一步显示出,功能选择性在药物设计中的潜力,能够有效地调控疗效和副作用之间的平衡。

在5-HT2A和5-HT2C受体的研究中,功能选择性同样显示了其重要性。例如,与内源性配体血清素相比,某些外源性迷幻剂在启动信号途径方面存在差异,这表明功能选择性可能在精神药物的效果中起着关键作用。

未来,随着对功能选择性理解的加深,可能会有更多基于此原理的药物问世,这些药物能在不产生依赖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止痛效果。这不仅能解决临床中的痛苦问题,也有助于降低药物滥用的风险。

药物开发的未来是否会因为功能选择性的发现而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Trending Knowledge

偏向激动剂的秘密:如何利用选择性来提升药物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在当今医疗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功能选择性(Functional Selectivity)逐渐成为药物研发的重要焦点。这一概念揭示了配体依赖性的选择性,这使得特定配体在同一受体上能够激活或抑制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透过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医学界希望找出提高药物疗效同时减少副作用的途径。 <blockquote> 功能选择性的发现不仅突破了传统药理学的定义,还为新药研发指明了方向。
5-HT2A受体的神秘:为何某些致幻剂能激活特定信号通路而其他则无法?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功能选择性(或称为“激动剂转移”、“偏向激动”、“偏向信号传递”、“配体偏倚”及“差异参与”)的概念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的选择性不同,功能选择性指的是配体在不同信号转导通路之间的选择能力,这一特性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s)中尤为突出。 <blockquote> “功能选择性为药理学的传统定义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视角,挑战了以往对于配体-受体关联的简化理解。” <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