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是一种依赖于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在细胞和组织中确认抗原的存在。这种方法源于1941年由Albert Hewett Coons等科学家开发的免疫荧光技术,为后来的免疫组织化学奠定了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组织化学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诊断,特别是在辨别肿瘤抗原方面。因此,了解免疫组织化学的操作过程对于医学和生物研究至关重要。
如今,免疫组织化学被视为重量级的生物标记探查工具,通过这项技术,研究者能够确定生物组织中不同蛋白的表达与定位。
免疫组织化学的进行需要使用固定且嵌入在石蜡中的组织样本,有时也会使用冷藏(冷冻)组织。样本的准备过程包括固定、抗原检索、与一抗的孵育,最后再与二抗孵育。在这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影响最终结果的关键。
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之前,固定组织是为了保留组织的形态结构,其固定使用的试剂通常为10%中性缓冲福马林,固定的时间和试剂比例会显著影响实验结果。一般来说,固定的时间为24小时,固定剂与组织的比例范围在1:1至1:20之间。
样本的切片是用切片机进行的。石蜡嵌入的组织通常切片厚度为4微米,而冷冻切片则为4到6微米。切片的厚度是免疫组织化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为厚度的不同会影响所观察到的抗原表现情况。
对大多数经过固定的组织切片来说,抗原检索是必须的。它的目的在于对固定过程中形成的交联进行恢复,以使抗原表位对抗体可接近。常见的抗原检索方法是通过高温加热将切片浸泡于缓冲液中来进行。
抗原检索的成功程度,往往可决定免疫组织化学测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在免疫组织化学中,抗体的非特异性结合会导致背景染色问题。为了降低背景染色,样本通常会与来自于二抗制造物种的正常血清进行孵育。
样本准备完成后,可以利用标记有荧光化合物、金属或酶的抗体来进行标记。抗体可以是多克隆或单克隆,这取决于所需的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中有两种主要的检测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使用标记抗体直接与切片中的抗原反应,而间接法则用于提高灵敏度,通过二抗的结合增加信号放大效果。
间接法的优势在于它需要生成的标记二抗数量相对较少,这在多重标记时非常有用。
各种检测方法中使用的报告分子各不相同,常见的有色原和荧光检测。在色原免疫组织化学中,抗体与酶相结合,并与底物反应产生可视化的颜色。而荧光检测则是通过荧光颜料使抗体发光,便于观察。
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完成后,常会应用逆会计数染色以提供对比,助于组织的导向与可视化。
在许多情况下,逆会计数染色能显著提高研究者的观察能力。
在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背景染色过强、靶抗原染色过弱以及假象等问题,这会影响测试的结果。因此,应该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优化并确保抗体的质量。
这项技术已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不仅能确认蛋白质的表达,也能用于肿瘤鉴定。例如,CD15和CD30标记被用于霍奇金病,而PSA则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
随着癌症治疗的进步,免疫组织化学可用来评估哪些肿瘤可能对治疗有反应,通过检测分子靶点的存在来判断。某些肿瘤的激素受体可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信号进行确认,这有助于加强个体化疗法的实施。
因此,免疫组织化学不仅是诊断工具,也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总之,免疫组织化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以在细胞和组织层面上识别和定位生物标记。然而,在未来,我们如何进一步优化这项技术,以更好地服务于医学和研究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