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是航空史上值得深思的重要年份。在这一年中发生的几起航空事故引起了人们对飞行安全的关注,并促使相关机构开始寻求改进目前的安全规范。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即是7月21日,戈迪亚 dirigible 的一场悲剧,它不仅造成了3名乘客的死亡,还导致了十名无辜路人的遇难,令人痛心至极。
「这场空难是美国商业航空的一个警钟,显示了加强飞行安全的迫切性。」
悲剧发生在芝加哥,机舱内人们渴望抵达当地的游乐园,但失控的飞艇却狠狠地撞上了伊利诺伊信托储蓄大楼,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此事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民众开始要求针对航空安全进行调查,并修订当时根本尚未完善的航空法规。
而在这一年的8月,另一宗空难再度震惊了世界。位于义大利的卡普罗尼 Ca.48 在从威尼斯飞往米兰的途中坠毁,机上所有14人皆丧生。此事故的影响之大,促使当地和国际飞行安全规范必须进行深入反思,以确保未来航空运行的安全。
「航空业的发展不应建立在悲剧的基础上,各国应共同努力制定更安全的规则。」
随着商业航空的发展,早期的飞行事故层出不穷。 1910年代和1920年代的几起空难,再次突显了这一业界面临的安全隐患。 1922年,中国的首宗致命空难——北京航空的 Handley Page O/7 严重受损,落地时撞上树木,14人全数遇难。这一系列的悲剧让业界意识到,必须提高飞机的设计安全性和飞行人员的培训要求。
1919年偶发的悲剧催生了一系列全球性的航空安全规章。在美国,华盛顿政府兴起了呼吁,加强对机场和飞行设施的安全检查,并制定了更为严格的飞行许可和飞行员证照标准。这些改变为后来的航空法规奠定了基础。
「每出现一次空难,航空业的发展便受到了一次重创,这是任何想长远发展的行业都无法承受之重。」
在此背景下,1920年代的飞行安全标准日渐完善,飞行器的设计和飞行员的训练要求也随之提升,各国逐渐意识到,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航空旅客安全的挑战。
总之,1919年的一系列飞行悲剧不仅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页,还是促进飞行安全规则升级与改善的重要转折点。各国开始认识到,飞行安全应该是所有航空公司和飞行人员的首要任务。当然,这些玻璃心碎的教训,是否真的让我们对于空中旅游的安全有了更深的反思与警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