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中叶,应用语言学这一领域迅速崛起,成为了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专注于解决与语言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限于语言学本身,还包括教育、心理学、传播研究、信息科学、自然语言处理、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应用语言学是一种实际应用语言的方式。
应用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包括双语与多语研究、会话分析、对比语言学、语言评估、素养、话语分析、语言教学、第二语言习得、语言规划与政策等。这些分支彰显了应用语言学在面对现实语言问题上所扮演的多重角色。
回顾历史,应用语言学的发展部分是作为对1950年代后期生成语言学的反应,而产生的专注趋势引发了应用语言学自我反省。最初,这一领域的研究聚焦于语音、语法和语义等传统语言学问题,然而,在1960年代,应用语言学逐渐扩展其议题,涵盖了语言评估和第二语言的学习。
应用语言学从一个以理论为主的领域,迅速转型为一个以问题为驱动的研究方向。
至1970年代,应用语言学开始重视语言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互动,旨在解决真实世界中的语言相关问题。进入1990年代,该领域的研究导航向批判性研究和多语言主义,强调“语言作为核心问题的实证和理论调查”。
在美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起初也偏重于结构语言学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英语教学并逐步扩展至第二外语的教学。这一理念主要受到像是 Leonard Bloomfield 和 Charles C. Fries 等学者的推动,后者于1941年在密西根大学创立的英语语言研究所成为推广应用语言学的前锋。
1946年,应用语言学正式成为密西根大学的学术研究领域,而在1948年,研究俱乐部在该校成立了第一本以应用语言学命名的期刊——《语言学习》。随着1960年代的发展,应用语言学逐渐确立了自身作为一个跨语言学科的学术身份,该身份于1977年由美国应用语言学会的成立得到巩固。
应用语言学存在着一种社会账户责任的核心兴趣,即关注语言问题。
随着应用语言学的国际化,各国也成立了相应的学会以促进该领域的研究与交流。如在1964年成立的国际应用语言学会(AILA),拥有全球超过三十个国家的成员,而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日本、新西兰、南非和英国等国家的应用语言学协会也各具特色,在不同的学术活动中贡献其力量。
在这一背景下,许多期刊如《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应用心理语言学》等也应运而生,成为该学科发掘新知、发表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这些期刊不仅有助于学者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应用语言学的持续发展。
总之,应用语言学的迅速崛起不仅反映了对语言问题的深入探讨,也体现了其在解决真实世界问题中的价值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应用语言学将如何面对日益复杂的语言挑战,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