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新生儿败血症的面纱:如何快速识别隐藏的危机?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针对新生儿的感染,具体指的是在新生婴儿中出现的细菌性血流感染(BSI),包括脑膜炎、肺炎、肾盂肾炎或肠胃炎,伴随发烧的情况。根据传统医学书籍,这种情况也被称为“败血症新生儿”。临床上,与血流动力学妨碍或呼吸衰竭相关的标准通常不具临床价值,因为这些症状在新生儿中往往不会出现,直到死亡即将来临且无法预防。

新生儿败血症是发展中国家住院和社区新生儿死亡的单一最常见原因。

新生儿败血症可分为两类:早发性败血症(EOS)和晚发性败血症(LOS)。 EOS通常指的是在生命的头七天内出现的败血症,而LOS则是指七天后或72小时后出现的败血症。对于年龄在90天以下的新生儿,一旦出现高热(定义为体温高于38°C(100.4°F)),临床上排除败血症的难度增加。

主要症状

败血症的迹象往往是非特异性的,包括:

  • 体温变化
  • 呼吸问题
  • 腹泻
  • 低血糖(低血糖症)
  • 运动减少
  • 吃奶减少
  • 癫痫发作
  • 心率过慢
  • 腹部肿胀
  • 呕吐
  • 皮肤和眼白发黄(黄疸)
  • 出血性皮疹

心率超过160也可以是败血症的指标,这种心动过速可能会在出现其他症状前的24小时内发现。

风险因素

根据位于纽约州罗切斯特的强纪念医院进行的一项研究,年龄在60天以下的婴儿,如符合以下条件,则其罹患严重细菌疾病的低风险:

  • 一般外观良好
  • 健康状况良好的足月婴儿(妊娠≥37周)
  • 在出生时未接受抗生素治疗
  • 无需治疗的无解释高胆红素血症
  • 出院后未接受抗生素治疗
  • 无住院或慢性疾病病史
  • 与母亲同时或提前出院
  • 无皮肤、软组织、骨骼、关节或耳部感染等迹象
  • 白血球计数在5,000-15,000/mm³之间
  • 绝对带状细胞计数≤1,500/mm³
  • 尿液白血球计数≤10高倍视野(hpf)

未满30天的婴儿若怀疑败血症,当前实践是进行完整的检查,包括全血计数和血培养。

诊断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的筛查通常以白血球差异计数和其他指标为基础,其中包括:

  • 白血球计数增加
  • 带状细胞>20%
  • 胃液抽取显示>5个多形核白血球/hpf
  • 新生儿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质增加

对微生物进行培养的样本如CSF、血液或尿液是确诊新生儿败血症的金标准检测。由于培养方法的低灵敏度以及同时抗生素治疗的影响,这类检测可能会产生假阴性结果。

治疗措施

例行临床上,新生儿的败血症诊断较为困难,患者可能在出现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崩溃之前保持相对无症状。因此,一旦对败血症有任何怀疑,常常会立即使用抗生素进行经验性治疗。

新生儿常用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是酰青霉素(通常是氨苄青霉素)的组合使用,通常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类抗生素搭配使用。

其主要针对的病原体包括在女性泌尿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属于致病菌,特别是B组链球菌、大肠杆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由于新生儿对其他常见病原体也十分脆弱,如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因此在诊疗过程中需谨慎对待。

抗生素的过度治疗

在怀疑早发性败血症的病例中,经常会使用经验性抗生素作为治疗方法,这导致许多新生儿被过度治疗。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不仅可能导致微生物群的改变,也可能与哮喘、食物过敏和儿童肥胖等健康问题相关联。在临床反应及血培养阳性结果获得之前,当前治疗方法通常在另一种情况下进行。如何有效平衡抗生素的使用与败血症的风险,将是当前临床面临的挑战。

流行病学

自1990年代以来,由于对B组链球菌的筛查,早发性败血症的发病率已出现下降。早发性新生儿败血症的致病因子主要是污染胎盘、阴道、子宫颈或羊水的病原菌,这些病原菌可在子宫内或分娩期间影响婴儿。而对于低出生体重的婴儿,早发性败血症的发病率可达到每千活产26例及每千活产8例的高风险。某些中特定族裔高风险群体的婴儿,例如健康服务落后、经济状况不佳的母亲,也有可能在败血症的发病率上有所升高,尤其是非洲裔的早产婴儿。

研究进展

有关预防新生儿败血症的益生菌试验通常样本数较少且统计效力不足,但最近一项涵盖4,556名新生儿的随机对照试验则报告称,益生菌显著降低了败血症的风险。虽然很多研究未能显示益生菌的疗效,但有总结研究显示,肠道健康、母乳喂养和益生菌之间的关联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与诊断一直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隐藏的危机是否能更早地被识别,并有效地进行治疗,将是未来医疗界需要思考的核心?

Trending Knowledge

新生儿败血症的神秘面纱:究竟是什么引发这种致命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新生儿感染,具体指的是新生婴儿血液中的细菌血流感染(BSI)。根据历史文献,新生儿败血症可能被称为“败血症新生儿”。在临床上,与血液循环或呼吸衰竭有关的标准并不实用,因为这些症状通常在死亡临近时才会出现。新生儿败血症分为两类:早发性败血症(EOS)和晚发性败血症(LOS)。 EOS指的是在生命的前七天内出现败血症,而LOS则指在七天后出现的败血症。这种病症是发展中国家中导致新生儿
早发性败血症的奇妙旅程:为何新生儿在出生后几天内风险最高?
早发性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 EOS)是一种新生儿感染,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前七天内发病。这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根据统计,早发性败血症是新生儿住院病人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情况更为严重。 <blockquote> 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往往不具特异性,可能包括体温变化、呼吸困难、低血糖
nan
肉食性细菌(Necrotizing fasciitis,NF)是一种迅速致命的感染性疾病,专门侵袭人体的软组织。这一感染从体内蔓延的速度之快,让许多人感到不安。NF 的症状包括红色或紫色的皮肤,肿胀,剧烈疼痛,发烧和呕吐。最常影响的部位是四肢和会阴部。虽然肉食性细菌的名称威胁性十足,但其实这些细菌并不真正在「吃」人类的组织,而是通过释放毒素导致组织的死亡。 <blockquote> 近期创伤或手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