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目前已知有3971种蛇类,当中600种是有毒的,而可致人于死的约有200种。这些蛇种在不同的地域会对人类造成显著的健康风险,主要是透过蛇咬或其他身体伤害。在非洲,最危险的蛇种包括黑曼巴蛇、棉口蛇和地毯毒蛇;而在中东,最令人关注的则是地毯毒蛇和眼镜蛇;在中南美洲,则以Bothrops蜥(如terciopelo或棕色双头蛇)和Crotalus蜥(响尾蛇)最为常见。在南亚,印度眼镜蛇、普通环蛇、罗素蛇和地毯毒蛇被认为是最危险的物种;然而,其他种蛇在这个地区亦可能造成重大问题。
任何这些有毒蛇类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都有能力造成致命伤害,无论其毒液的效能或行为倾向如何。
毒液的中位致死剂量(LD50)是指在特定测试时间后,必要的剂量以杀死一半测试群体的成员。数字越低,毒性越高。 LD50测试有四种测量方法,包括皮下、静脉内、肌肉内和腹腔内注射。大多数常见的测试方法为皮下和静脉内注射,因为皮下注射对于实际咬伤最为适用。传统上,蛇毒的致死亡性是基于对小鼠的LD50研究;然而,由于伦理原因,这些研究正被体外研究所取代。
死亡率(通常以对小鼠的毒性为指标)是用来评估任一毒蛇危险性的一个常用指标,但蛇的毒液传递效率、毒液的产量,以及当面对人类时的行为也是关键。许多蛇类专家认为黑曼巴蛇和沿海太攀蛇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虽然它们不是最具毒性的蛇。
黑曼巴蛇(Dendroaspis polylepis)是一种原产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巨大毒蛇,是世界第二长的毒蛇,也是速度最快的陆生蛇类,以4.32到5.4米每秒的速度移动。这种蛇因其大小、攻击性、毒液中的毒性以及中毒症状的快速出现而被认为是非洲最可怕的蛇类。黑曼巴蛇有100%的毒液注入率,无干咬(无毒液注入)情况近乎不存在。
黑曼巴蛇的毒液主要由高度病理性的神经毒素组成,这也是为什么一旦被咬,严重的神经毒性会迅速出现。
沿海太攀蛇(Oxyuranus scutellatus)是一种大型、高度有毒的澳大利亚毒蛇,分布于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北部。这种蛇一旦受到威胁会采取防卫姿势,并迅速且准确地咬击。
在南亚(主要是印度),大四蛇是导致蛇咬病例最多的四种有毒蛇,包括印度眼镜蛇(Naja naja)、普通环蛇(Bungarus caeruleus)、罗素蛇(Daboia russelii)和锯鳞蛇(Echis carinatus)。这些蛇种类群在高人口密度区域更为常见,导致每年有大量的蛇咬事件。
印度眼镜蛇是一种中等毒性的蛇,其毒液的作用速度非常快。负责许多咬伤的罪魁祸首,然而经过适当的医疗处置及抗毒素治疗后,死亡率相对较低。每年估计有约15,000起该物种导致的死亡案例。
普通环蛇被广泛认为是印度最危险的蛇之一,其毒液由强效的神经毒素组成,会引起肌肉瘫痪。每年导致约10,000的死亡案例,且没有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其死亡率可高达70%至80%。
罗素蛇的咬伤是最痛苦的,并引发内部出血,这是导致印度最多人死亡的毒蛇之一。每年约有25,000人死于该蛇的咬伤。
锯鳞蛇虽然体型小,但因其不可预测的攻击性和致命的毒液,使其非常危险。它是南亚死伤最多的蛇之一,其中印度每年估计导致约5,000人死亡。
在了解这些毒蛇的特性后,你是否会对它们持有更加敬畏的态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