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狼(Canis rufus)是一种原生于美国东南部的犬科动物,体型介于小狼和美洲野犬之间。对于红狼的分类,一直存在争议,近世纪以来有关于它是否应被认为是灰狼(Canis lupus rufus)的亚种或攫取了狼及野犬基因的混血问题时有讨论。尽管红狼数量几近绝种,因其身份的争议,导致它时常被排除在濒危物种名单之外。根据《1973年濒危物种法案》,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服务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将红狼认定为濒危物种,并给予其保护地位。自1996年起,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红狼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但并未列入CITES(政府间贸易保护濒危物种公约)的濒危物种附录。
红狼曾广泛分布于美国东南部及南中部,从大西洋沿岸到德克萨斯中部,横跨俄亥俄河流域、北宾夕法尼亚州、南纽约及极南的安大略省,一直到墨西哥湾。到了20世纪中期,由于激进的捕猎计划、栖息地破坏及与美洲野犬的广泛混血,红狼几乎面临绝种。直至1960年代末,红狼仅在路易斯安那州西部和德克萨斯州东部的小区域存活下来。当时的幸存者中有14只被选为繁殖的基因库,并成立在塔科马的移动指公园进行人工繁殖。随后,红狼在1978年成功试移植至南卡罗来纳州的Bulls Island,1980年被宣布在野外灭绝,为后续的保育工作铺平了道路。
至1987年,红狼在北卡罗来纳州的Alligator River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中首次被重新释放,然而因缺乏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服务局的监管,族群数量逐渐下降。
红狼的外观通常为Canis属的典型特征,体型一般介于小狼和灰狼之间,部分个体与小型灰狼相近。根据在北卡罗来纳东部的Canis形态学研究,红狼与美洲野犬及其混血品种在形态上具有明显差异。成年红狼的体长介于136至165公分,重量范围在20至39公斤之间,其毛皮颜色以棕红色和灰色为主,常伴随鲜明的口部和眼周光晕。
红狼的历史分布范围一度涵盖了美国东南部,从大西洋及墨西哥湾沿岸,一直到俄亥俄河流域及中宾州,再到德克萨斯及密苏里州。这一范围表明红狼曾经使用多样的栖息地。在目前的研究中,虽然重新引入的红狼主要利用北卡罗来纳的农耕地与森林/湿地的混合生境,但证据表明在过去最大的红狼族群数量是见于广阔的底地河森林及沼泽。
由于其适应力强,红狼能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只要其猎物数量充足,且受到人类的少量迫害。
自1987年以来,红狼被重新释放于北卡罗来纳州的1.7万英亩土地上,当中包括多个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及一个美国空军轰炸场。尽管1991年试图在大雾山国家公园进行重新释放,但因环境病疫及食物不足等问题未能成功,导致该处的红狼被重新移回北卡罗来纳州。经过多年的保育与繁殖计画,到2007年时美国有约300只红狼。但进一步的保护措施不力与猎杀事件,导致2020年底野生红狼数量骤减至7只。
随着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及各种保护组织不断进行的相关行动,红狼在2022年迎来了自2018年以来首度的野生繁殖成功。到了2023年,根据相应资料指出,现存的野生红狼数量约在15至17只之间。
面对红狼的未来,科学家们仍在努力解决与美洲野犬之间的基因混交问题,以确保红狼不再朝向绝种的深渊边缘迈进。在这样的背景下,红狼可以迎接一个更为光明的未来,不过,这其中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与挑战,究竟未来的红狼会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