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而使贷方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这不仅包括本金和利息的损失,还涉及到现金流的干扰以及增加的追讨成本。这些损失可能是完整的,也可能是部分的。在有效的市场中,较高的信用风险通常会伴随较高的借贷成本。因此,像收益差视这样的借贷成本指标常被用来根据市场参与者的评估来推断信用风险的水平。
信用风险主要发生在借款人无法或不愿意还款的情况下。
信用风险的情境各种各样。例如,一位消费者可能未能按时偿还抵押贷款、信用卡或其他贷款;公司可能无法偿还担保债务;商业或消费者则可能未在到期时支付贸易发票;甚至一些政府或保险公司也可能会出现无法满足其债务责任的情况。
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信用违约风险
:由于借款人不太可能全额偿还贷款债务而引起的损失风险。 集中风险
:与任何单一曝险或一组曝光的风险相关,这些风险可能会造成足以威胁银行核心运营的大额损失。 国家风险
:由于主权国家无法满足其外币支付条件或未能履行债务的风险,这一风险与该国的宏观经济表现及政治稳定性密切相关。 大型金融机构通常会设立专门的信用风险部门,使用高级数据分析工具和资源来评估客户的财务健康状况。这些机构可能会运用内部的信用评分模型,并对应风险水平相应地进行贷款或拒绝。
大部分贷方使用信用评分模型来筛选潜在和现有客户,依据风险分配资源。
这些模型通常包括质性和量化的部分,评估如运营经验、管理专业知识、资产质量以及流动性或负债比率等多个方面。产品如无担保的个人贷款或抵押贷款中,高风险客户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而信用卡和透支等循环信贷产品则主要透过设置信用额度来控制风险。
主权信用风险是指一个国家不愿或无法满足其贷款义务的风险。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许多国家因主权风险而受到影响。对于外国企业的贷款者,需考虑两个阶段的决策过程,首先评估国家的主权质量,然后再评估企业的信用质量。
债务服务比率、进口比率、投资比率等五大宏观经济变量会影响主权债务的重组概率。
除了主权风险之外,对手风险亦是金融交易中需考虑的风险。这指的是交易对手未能按合同履行义务,进而导致损失的情况。金融机构通常会采取抵押或购买信用保险以对冲此类风险。
贷方可通过多种方式减少其信用风险,包括:
风险定价
:根据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向更高风险的借款人收取更高的利率。 契约条款
:在贷款协议中规定借款人应遵守的条款,以降低风险,例如定期报告财务状况或限制分红等行为。 信用保障
:购买信用保险或衍生品来对冲信用风险。 多元化投资
:通过扩大借款客户范围,以降低集中风险。 随着全球市场的不断变化,信贷机构采取的策略是否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仍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