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版行业中,固定书价法(FBP)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在法国和德国等国家的实施上。这一法律赋予出版商设定书籍零售价格的权力,旨在支持独立书店及文化多样性。然而,FBP的效果引起了经济学家和出版业者间的激烈争辩。
固定书价法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书店之间的非价格竞争,从而推广那些不为人知、难以销售或具有文化意义的书籍,而不仅仅是满足畅销书读者的需求。
固定书价法的引入基于一个信念:一个密集且高质量的书店网络是多样书籍出版的必要条件。这些书店面临着来自折扣零售商的激烈竞争,后者通常只关注畅销书的销售。由于折扣商不承担较高的运营成本,这使得优质书店的利润受到影响。因此,FBP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这种竞争,保证优质书店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来维持运营。
自19世纪以来,许多拥有重要书籍产业的国家便开始实施固定书价法。自1970年代以来,随着竞争政策的发展,许多国家撤销了这些协议(例如:澳大利亚在1972年,瑞典在1974年,英国在1995年)。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如西班牙、希腊和意大利则制定法律,使得FBP变得必须遵守。
FBP的评估充满争议。一方面,多数经济学家对FBP的文化价值持怀疑态度,强调其扭曲的影响。另一方面,其他经济学家和书籍产业则认为FBP是唯一能够让困难、高雅及具有文化意义的书籍得以出版的工具。
固若金汤的理论支持FBP的运作。当两位零售商提供有形的预售服务时,他们都会努力提升我们的需求,这时存在「搭便车」的机会。这种情况会导致整体努力水平低于出版商的理想,因此FBP的存在有效地取消了价格竞争,使得书店之间能够在服务上进行竞争。
来自于不同国家的实证研究显示,FBP的废除往往会导致小型独立书店被大型连锁店取代,并且虽然畅销书的价格可能会下降,但其他书籍的价格往往会上升。在英国结束FBP后,尽管独立书店有所减少,但仍有一些书店因为质量敏感的需求而留存。
“在法国,固定书价法帮助维持了一个密集的独立书店网络,并抑制了连锁书店的扩张。”
FBP的最终影响不仅体现在书籍的价格上,还包括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虽然有人对FBP的文化价值提出质疑,但它促进了特定类型书籍的出版,进而丰富了文化生活。这一点在有些国家尤为明显,尽管FBP的存在,某些低销量书籍的消费者并不完全是社会经济较低阶层的代表。
如此一来,固定书价法是否真正达到了其预期的文化促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