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巴嫩的动荡历史中,黎巴嫩阿拉伯军队(LAA)的成立是1975年至1977年黎巴嫩内战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支军队原本是黎巴嫩军队中的一个穆斯林分支,因为对当时主要基督教派领导的部队感到不满而反叛而形成。这场内战的背景,充满了不同势力之间复杂的斗争和权力游戏。
「我的阿拉伯身份必胜。」
1976年1月,在贝卡谷地的埃利亚斯·阿布·斯利曼军营,900名来自黎巴嫩第一装甲旅的穆斯林士兵拒绝对抗他们的教派同胞,并在坦克军官阿哈德·阿尔-卡提布的带领下发动了叛变。不到一个月内,约有2,000至3,000名士兵加入了这场叛乱,他们迅速武装并最终形成了黎巴嫩阿拉伯军队。
黎巴嫩阿拉伯军队的指挥部设在贝卡谷地的哈斯巴亚军营,军队最盛期的人数为4,400名正规军。这支军队主要由南黎巴嫩和巴尔贝克-哈梅尔的什叶派穆斯林、北方的逊尼派穆斯林以及周边的德鲁兹人组成。这使得LAA能够保持一种多元化的组织结构,以应对不同的作战需求。
黎巴嫩阿拉伯军队迅速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结盟,成为反对黎巴嫩基督教右翼势力的主要力量之一。这种合作关系在1976年以一场名为“酒店战役”的事件中达到高潮,LAA和LNM(黎巴嫩国民运动)联合对抗基督教民兵,并在贝鲁特的战斗中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他们对我说,阿拉伯身份会必然成功。」
LAA的装备主要来自黎巴嫩军队和内部安全部队的储备,士兵们使用各种步枪和重型武器,如FN FAL步枪、M60轻机枪等。凭借着这些装备,LAA能够展开多次激烈的战役,让他们在黎巴嫩的多数地区赢得了一定的控制权。
随着黎巴嫩内战的持续,LAA的地位与日俱增,但这也使他们不得不面对内部的挑战和外部的威胁。尤其是在1976年6月,叙利亚的军事介入标志着LAA的衰退开始。这时,许多士兵选择叛逃,意识到自己被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操控的现实。
1977年1月18日,LAA的主要领导层被叙利亚当局邀请到大马士革会议,却被秘密逮捕。这次事件使得LAA的权力结构受到重创,最终在1977年被正式解散,原本的LAA成员被重新纳入黎巴嫩军队,回归正常的军事运作。
这段历史不仅反映出了黎巴嫩社会内部的复杂性,也显示出外部力量在黎巴嫩内战中的影响力。随着黎巴嫩阿拉伯军队的衰落,黎巴嫩在冲突中的未来又将如何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