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k Yak于2013年首次推出,并在2021年重新推出。这个为大专学生设计的匿名社交媒体应用程式,允许用户在5英里范围内创建和查看讨论串,这些讨论串称为「Yaks」。尽管在2013和2014年期间Yik Yak经历了强劲的增长,但在面临社会媒体对其散播的种族主义、反犹太主义、性别歧视及网络霸凌的重重批评后,Yik Yak的用户增长迅速停滞。 2016年,该应用程式的用户下载量较2015年下降了76%。最终,Yik Yak于2017年宣布将关闭服务,这个一度风靡的社交网络又为何会走到如此地步呢?
Yik Yak的创始人Tyler Droll和Brooks Buffington均为南卡罗来纳州Furman大学的毕业生。在大学时期,两人同班学习编程,毕业后决定全力打造这个项目。 2013年11月推出后,不到一年内,Yik Yak便成为美国第九大下载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式。在2015年,Yik Yak多次进行改进,并试图确保其可持续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其内容的利用却开始引起社会的广泛疑虑。
“很多学校和学区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已决定禁用该应用程式。”
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该平台所助长的网络霸凌和仇恨言论。许多高等院校和中学,如芝加哥的几个学区及佛蒙特州的诺里奇大学,均已对Yik Yak实施禁令。马上出现的问题是,如何在创先进步和保护学生之间寻求平衡。
到2016年,Yik Yak的使用率骤降,最终使公司裁减了60%的员工,此时网络霸凌仍是主要的问题之一。根据报导,这种匿名性质的社交媒体平台本身便存在与日俱增的风险,即便是其创设者也未能避免这一结果。随着用户流失加剧,资金困境随之而来,最终于2017年四月宣布关闭服务。
“Yik Yak的寿命短暂,但却提供了重要的教训。”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Yik Yak的批评并非全无根据,部分用户对其匿名性质表示怀疑,并质疑这导致了许多不良事件的发生。 2015年,Yik Yak因一宗在汽车学院的自杀事件再次成为焦点。类似的事件已造成对该应用程序的广泛谴责。
2021年,Yik Yak重启并重新上架App Store,但重返市场的路途并不平坦。虽然首次入场便受到一些老用户的拥护,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网络环境已经大不相同。该平台是否能再次吸引大学学生的使用,并有效抵制过去的种种问题,成为了一大挑战。
更近一步的负面消息是,在2022年,研究表明该应用程式存在用户精确定位的安全性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用户身份曝光。研究者的发现让大家再一次审视Yik Yak的匿名性质是否仍具吸引力。
目前,Yik Yak已被竞争对手Sidechat收购并再度上架。尽管其再次出现给予曾经用户一线希望,但市场对匿名平台的需求真的如以往那般旺盛吗?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普遍存在的负面影响之下,Yik Yak的未来仍然充满疑问。
“在虚拟世界中,如何兼顾匿名性与用户安全,仍然是一道难题。”
Yik Yak的历程不仅反映了匿名性社交媒体所面临的挑战,也展示了科技与道德之间的矛盾:在追求自由表达的同时,却又无法逃避责任。这样一个案例,是否能为当前及未来其它社交平台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