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国家」的概念根植于历史背景,随着近代以色列的成立,它逐渐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关键术语。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成立,期望为犹太人民创造一个家园。这个「犹太国家」的定义于当年的独立宣言中被明确列出,并且在1947年的联合国划分计划中同样出现。
「根据以色列的独立宣言,犹太国家是犹太人民的国家。」
犹太国家的概念不仅考虑其作为国家主权的象征,同时也涉及犹太人身份的认同。当不同的政治势力在以色列中争论如何定义这个国家时,犹太身份在法律和文化上都受到强调。自1948年以来,以色列政府通过了多项与犹太身份和价值观相关的法律,这些法律在2016年显示约75%的公民支持该国的犹太特性。
「在以色列的世俗与宗教辩论中,犹太国家的本质成为重要的焦点。」
但在以色列的多元社会中,如何平衡犹太国家的特性和国家对所有公民的责任仍然是个挑战。在历史上,宗教法律曾经对犹太国家的运作和人民生活方式具有重大影响。 1896年,西奥多·赫兹尔在其著作《犹太国》中首次提出犹太国的理念,并希望建立类似于欧洲国家的模型。
赫兹尔的理想未能明确提及「犹太国」,而是选择了「民族之家」这一词汇。 1942年的比特摩会议明确提出「巴勒斯坦应成为犹太联邦」,这为日后的犹太国家奠定了基础。在1946年的调查中,英国和美国的委员会意识到,犹太国的要求超出了当时的国际法律依据。
「犹太国这一术语自以色列成立以来便在媒体中广泛使用,并与以色列的名称交替使用。」
犹太国的问题不仅在于国内的讨论,也在国际间引发了广泛的评论。例如,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及巴拉克·奥巴马都曾在不同场合提及。 「以色列作为犹太国家」的说法受到以色列政府的重视,并成为与巴勒斯坦进行和平谈判的前提。
虽然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1993年承认以色列的存在,但对于以色列要求认可其犹太国家地位的要求,巴勒斯坦人认为这是一种新的陷阱,这将剥夺他们的返回权。
「以色列在2018年通过的新基本法定义其为犹太人民的国家。」
以色列虽无官方宗教,但在法律上对犹太概念的定义使得国家法律和宗教法律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各政党间的政治互动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在英国托管期间的比例。然而,随着国内外的影响,对于以色列文化和宗教角色的争论频繁出现。
《1917年巴尔福宣言》提到「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民建立一个民族之家」,但《1922年邱吉尔白皮书》中指出,整个巴勒斯坦并不会转变为犹太民族之家。这一民族之家理念在以色列的国家政策中广为采用,并在以色列的独立宣言中予以明确。
「以色列的返回法规定:「每位犹太人有权作为新移民来到这个国家。」」
对于犹太国家的性质,国内的辩论主要集中在如何融合犹太文化、宗教教育和法律的问题上。世俗与宗教的紧张局势存在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以色列是否应该强化其犹太特性或转变为一个纯粹平等的公民国家,这依然是核心问题之一。
对于一个犹太国家,社会中观点分歧明显。部分人主张强化犹太文化的地位,另一部分则希望以色列成为一个容纳各族群的国家。这场辩论的未来走向将可能影响以色列的内部结构与国际地位,并引起世界各地对犹太国家概念的关注。
犹太国家的概念如何影响当今国际政治及人权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