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想,上地幔中的高温是否应该意味着岩石会融化。然而,事实上,上地幔的岩石几乎是固体,这主要得归因于其极高的压力和固相条件。
上地幔的温度范围从位于地壳的边界大约500 K开始,直到下地幔的边界可达1200 K。
尽管这些温度远高于地表岩石的融点,几乎所有的上地幔物质仍然保持固体状态。这是因为压力的增长会提高熔点,也就是说,岩石必须在更高的温度下才能开始融化。
上地幔的压力是巨大的,随着深度的增加,岩石必须承受上方所有材料的重量。在这些高压环境中,岩石的熔融条件相对于地表而言是非常苛刻的,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在非常高的温度下,岩石依然不会融化。
上地幔的最高压力可以达到24.0 GPa,这相当于237,000个大气压。
研究人员发现,在此压力下,岩石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使其变得更加稳定和固体。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岩石也可以以非常缓慢且具挤压性的方式变形,这个过程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这种变形也使得地球的地质活动,例如板块运动,得以发生。
然而,当大力量施加到上地幔时,岩石的黏度会降低,这使得板块边界的形成成为可能。这一机制是地幔热对流运动的结果,热的岩石上升,而较冷且密度更大的岩石则会下沉。
上地幔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等镁铁矿物组成,并且其密度约为3.33 g/cm³。
即使在这些高压环境下,研究人员仍然无法完全确定上地幔的具体组成。根据观察地表岩石和其他证据显示,上地幔的成分自上而下会有所不同,并且大部分为少量的钙氧化物和铝氧化物矿物。然而,几乎所有的上地幔岩石都包含了构成地球的基本元素,如氧、镁、矽和铁。
总结来说,尽管上地幔的温度会使许多人认为岩石在那里会融化,但压力的增长却使得岩石的熔点增加,从而导致它们在这种环境中保持固体状态。这不仅有助于维持地球结构的稳定,也为我们理解地球内部动态提供了关键的线索。
那么,透过这些自然现象,我们能否更深入地理解地球内部的过程,并探索更多未解之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