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电力生产中,印度正占据着第三大生产国的地位。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2024财年,印度的总电力生成量已达到1,949 TWh,其中1,734 TWh来自公用事业。然而,该国的人均年电力消耗仅为1,395 kWh,这无疑显示出与其他国家的覆盖有着显著的差距。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尽管印度的电价相对较低,人均电力消耗却仍然不高。”
在2023年,印度的电力需求与生产变化多端。根据资料显示,约75%的电力来自于煤炭发电,而这种生产方式的碳强度则达到了713克CO2每千瓦小时,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480克CO2每千瓦小时。这让印度在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挑战。
印度政府正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计划在2023至2027年之间增强对该领域的投资。在未来的五年间,所有新建的公用事业化石燃料电厂将不再建设。根据国家电力计划,预计到2029-2030年,来自非化石燃料的电力将占总电力生成量的44.7%。
“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逐渐提高,或许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印度面临的能源危机。”
印度的电力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末。 1879年,电力首次在加尔各答亮相,自此,电网的设立与电力的普及风起云涌。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于2015年还开创了完全由太阳能驱动的机场,彰显了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探索。
诚然,电力生产在印度可谓丰富,但电力的分配却是一大挑战。根据预测,持续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将会驱动未来的电力需求,而传统能源的依赖增加了电力供应的不稳定性。
“如果不持续改进基础设施,印度的电力需求将不会有所减少。”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印度将面临着巨额的新电力需求,预计在2050年前可能需要增设600至1200 GW的电力生成能力。这效率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将直接影响全球资源的使用与环境议题。
印度在2015年推出的“电力应全”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成功为98%的家庭提供了电力。但是,近年来的煤炭危机突出表明,对传统煤炭的依赖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风险。
印度面临的电力供应挑战,使得其每人每年的电力消耗相对偏低,这不仅是因为供应能力问题,还有许多结构性因素。从政策到基础设施,从传统能源依赖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每一环节都显示出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未来的印度,是否能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做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平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