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凍土是一種土壤和海底沉積物,其表面溫度在0°C以下且持續兩年或以上,古老的永久凍土甚至可以追溯到70萬年前。這片冰冷的土地不僅是氣候變化的觸發因素,也保存了許多人類和自然歷史的驚人遺跡。
根據研究,永久凍土覆蓋了地球北半球約15%的陸地,散佈在阿拉斯加、加拿大、格林蘭及西伯利亞等地。
隨著全球暖化,日益增加的氣溫讓永久凍土逐漸融化,這不僅釋放了存放在土壤中的大量溫室氣體,還可能釋放出許多僵藏的古老遺骸和生物,如古代木乃伊和滅絕的動植物遺骸。
永久凍土中堆積著大量未分解的有機物質,使其成為碳匯,然而,當土壤開始融化時,這些有機質的分解將釋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對氣候變化構成進一步的威脅。
研究顯示,永久凍土的大量排放将影響全球的碳預算,並可能造成更高的全球溫度。
根據推估,永久凍土的排放量會達到如同某些大國或是全球森林砍伐般的規模,但仍然不會導致氣候的失控膨脹。
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等地,隨著永久凍土的融化,考古學家們發現了多個古代文化的遺跡。這些包括古代居住的木屋、獵人留下的工具,甚至舊有的動物伴侶的遺骸,這些都顯示了人類早期與極端環境共存的智慧。
在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中,考古學家通過分析深入地下的層堆,揭開了人類幾千年前的生活方式及配偶個體的生活環境。
此外,在2017年于西伯利亞發現的古代巨型象的遺骸,其皮膚和毛發都保存得相當完好,這讓科學家們能深入研究這些冰河時期的生物特徵及生態環境。
全球暖化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永久凍土的面積和穩定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許多基礎建設原本建立在穩定的永久凍土之上,如今卻面臨潛在的崩潰風險,預測到2050年將有近70%的這類結構受到威脅。
這些風險使得建築和基礎設施的設計必須更加考量永久凍土的融化影響。
同時,永久凍土中的污染物質也可能隨著融化而釋放,這對環境造成進一步影響。研究估計,永久凍土中有13,000到20,000個受污染的場址亟需清理。另外,隨著微生物的活動,潛在的病原體也讓人們擔憂未來可能的流行病。
永久凍土的變化,不僅反映了環境的變遷,也映射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甚至未來是否還能在這片土地上延續人類的歷史文化,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我們該如何面對並保護這些珍貴的遺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