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長角甲蟲(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又被稱為星空甲蟲,最早源於韓國、日本和中國北方及南方。然而,這種生物如今已意外入侵美國東部,並於1996年首次在此地被發現,隨後也橫行至加拿大以及包括奧地利、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英國等數個歐洲國家。
亞洲長角甲蟲在亞洲的稱呼有多種,包括星空甲蟲、基本棱白斑長角甲蟲以及平肩長角,並在北美稱為亞洲長角甲蟲(ALB)。這種甲蟲成年體型相當龐大,體長在1.7到3.9公分之間,觸角長達4公分,顏色為光澤黑,背部有約20個白斑。這些甲蟲的飛行距離通常不長,這也是它們身為硬翅目的通性之一。
亞洲長角甲蟲的原產地是東亞,主要為中國東部及韓國。在美國,這種甲蟲主要侵擾楓樹、白樺及柳樹等植物。在歐洲,其會造成經濟上重要的木材損失。杜絕其在新環境中的繁殖是當前的主要目標,過去幾年內,美國和加拿大均有展開相應的防控工作。
作為一種入侵性物種,亞洲長角甲蟲能對森林和城市生態系統造成巨大影響。在美國,甲蟲的擴散可能會導致超過30.3%的城市樹木死亡,並帶來669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在相較于其本土範圍的生長率,亞洲長角甲蟲在外地的迅速繁殖及食性,給林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樹木的受害狀況可以透過檢查出口孔來發現,孔的直徑通常為1到2公分,以前會在樹幹的較大樹枝上發現。不幸的是,這種甲蟲的發現往往伴隨著樹木死亡的徵兆,因此及早監測十分關鍵。隨著監測技術的進步,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成為大眾的首選。
為了更有效地控制這種甲蟲的擴散,當局通常會要求合資格的樹木護理人員取出所有受感染的樹木並在現場進行處理,以防止感染進一步擴大。儘管目前有各種農藥能有效對抗亞洲長角甲蟲,但並不保證能夠奏效於所有情況。同樣值得關注的是,許多樹木在移除後會被用非宿主樹替代,保持生態平衡。
「每種療法都必須在防治的背景下進行評估,以確保信賴與安全,這也是當前雜草及病害管理的重要一環。」
在北美,一些地方的亞洲長角甲蟲具有潛在的根除可能性。隨著樹木的被鋸除或接受處理,公共及私人財產上所有宿主樹木都會被受到專業人員的檢查。而這樣的努力可望遏制它的擴散。在美國,部分城市例如芝加哥與紐約市已樂觀宣佈從亞洲長角甲蟲中獲得解脫,但警戒與監測仍需持之以恆。
儘管我們目前已經做了許多努力來控制這種威脅,但仍需思考:我們是否能完全根除這種對生態造成潛在威脅的甲蟲,還是將受到永久影響的森林生態將成為一個無法逆轉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