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隻瘟熱(Canine distemper),又稱為「足垫病」,是一種對多種哺乳類動物造成影響的病毒性疾病。這種疾病對家犬和野生動物,如狐狸、狼和猛禽都具有高度的傳染性。雖然犬隻瘟熱對人類無害,但對狗咪來說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危機,特別是對於那些未接種疫苗的狗隻而言。根據相關資料,犬隻瘟熱病毒會影響狗狗的多個系統,包括呼吸道和神經系統,而相關的死亡率在未接受疫苗的狗狗中更高。
犬隻瘟熱通常的症狀包括高燒、眼睛發炎、咳嗽、嘔吐、腹瀉以及食慾不振。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神經系統的後遺症,這使得情況變得更加危急。
犬隻瘟熱的病原體為一種單鏈RNA病毒,屬於副黏病毒科,其與人類麻疹、腮腺炎及支氣管炎病毒同屬於一個病毒家族。該病毒透過感染的動物的體液(如鼻涕和眼淚)傳播,而密切接觸則更容易導致感染。特別是三到六個月大的小狗,因為其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展,對此病毒特別脆弱。
根據以前的研究,未接種疫苗的狗狗在感染犬隻瘟熱後,其死亡率可高達80%。雖然已經有疫苗面市,且多數動物醫生會建議飼主為其狗狗接種疫苗,但疫苗的接種率是否足夠,仍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大部分未接種疫苗的狗狗面臨著嚴重的健康風險,並且它們的存活率顯著低於接種疫苗的狗狗。甚至一些疫苗接種不全的狗隻,也同樣不具備對病毒的有效防護。
在判斷狗狗是否感染犬隻瘟熱時,常見的指標包括顯著的體溫升高、肺部感染的症狀,乃至食物的拒絕進食和行為的改變。隨著病情的發展,狗狗可能會出現神經學的症狀,這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健康警示。有些狗狗存活後,會出現「硬皮病」,使得爪墊和鼻子的皮膚變厚,這可能對它們日后的生活質量造成進一步影響。
由於犬隻瘟熱病毒的持續變異及其高傳染性,許多社區仍然遭受這種疾病的威脅。特別是在一些以流浪狗為主的地區,未接種疫苗的狗隻成為了病毒的載體,這無疑加劇了附近狗狗的暴露風險。
據報導,疫苗的接種仍然未能有效覆蓋所有狗隻,流浪狗及其與其他狗的不斷接觸,為犬隻瘟熱的爆發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想要避免犬隻瘟熱的風險,飼主應定期帶狗狗進行醫療檢查,並確保它們接受完整的疫苗接種計劃。然而,這一切的背後,仍需考慮的是,為什麼仍有許多狗狗未能完成必要的疫苗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