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8日,愛爾蘭舉行了兩項憲法修正案的公投,試圖擴大家庭的定義並替換過時的性別條款。然而,這次公投的投票率卻只有44.36%,與過去的公投相比顯得十分低迷。這一現象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為何愛爾蘭民眾對重要的社會議題如此冷漠?
根據反對派的說法,投票率低反映了對政府缺乏信任,民眾對於修正案的模糊字眼感到困惑。
此次公投的兩項法案包括第三十九條修正案(家庭)和第四十條修正案(照護)。第三十九條修正案試圖將法律對「家庭」的定義擴大至包含除婚姻外的持久關係,而第四十條修正案計劃取締關於母親「居家生活」的表述,並設立一個不分性別的條款以支持家庭內的照護。然而,這些提案在投票中遭到廣泛拒絕,其中第三十九條修正案的反對票達到67.69%,而第四十條的反對票更是高達73.93%。
只有都柏林的Dún Laoghaire支持第三十九條修正案,其他所有選區的選民皆投下了反對票。
愛爾蘭憲法自1937年12月29日生效以來,經歷過多次修正。憲法的修正必須經過國會的提案,隨後須交由全體選民進行公投。近年來,針對性別平等的討論日益升溫,政府曾計劃在2018年舉行一場關於刪除憲法中一項女性家庭角色的公投,但因為準備不足而未能如期舉行。
2021年成立的女性平等公民大會使得憲法的潛在變革成為當前政府的一項重要議題。2023年3月8日,總理利奧·瓦拉德卡宣布政府計劃舉行這兩項公投,以回應日益加劇的社會需求。然而,對於家庭與性別的定義的探討卻引發了不少爭議,也使得提案的清晰性受到了質疑。
政府的執政聯盟團隊,包括芬諾黨、自由黨和綠黨,都支持這兩項提案,並呼籲選民投票支持。然而,幾個反對派如回報報告的獨立政黨和Aontú則鞏固了反對意見。他們認為修改並未能解決根本問題,並警告此舉可能會引發對傳統家庭結構的挑釁。
參與過公投的民眾表示,缺乏清晰且直接的描述使他們難以理解這些提案的真正意義。
民間社會團體如國家婦女理事會、家庭照護者愛爾蘭等也開始了支持的運動,他們對這些修正案表示讚賞,認為這是社會進步的一步。然而,隨著公投日期的接近,各方的爭議也隨之增加。
公投結果一經公布,政府對投票的結果表示尊重,但同時也承認選民對其表達的不滿。愛爾蘭人民的投票似乎向政府發出了警示,表明在未來的政策推動中,必須更為謹慎並考慮民眾的意見。
一些分析認為投票率低的原因之一是政治疲倦與對政府的不信任,有選民甚至選擇不參加投票。事實上,選舉前的民調顯示「支持」票種明顯多於「反對」票,投票真實結果卻截然不同,這使得許多人感到驚訝。
愛爾蘭的未來將如何塑造這樣的文化變遷,而政府又該如何重建公信力?
在之後的幾周內,選舉的結果將進一步影響愛爾蘭的政局,這也使人們不禁思考,是否有必要重新檢視公投的準備流程及民眾參與的方式,以避免未來再發生類似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