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保障的領域中,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兩國一直期望能透過合作來強化藥品與醫療器材的監管。儘管早在2003年兩國政府就簽署了一項建立共同的治療產品監管機構的條約,但實現這一目標的努力卻屢屢受阻。這樣的情況引發了人們對於兩國合作潛力及各自獨立監管體系的思考。
醫療監管的統一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提高跨境產品的質量保障。
澳大利亞的治療產品監管起始於州政府層面,隨著時間演變,聯邦政府逐漸進入這一領域。1916年,聯邦政府成立了聯邦血清實驗室,並在1937年頒布了《治療性物質法》。該法規賦予衛生部長對進口和出口治療性物質的監管權,旨在保障民眾的用藥安全。
當前,澳大利亞的治療產品由治療用品管理局(TGA)負責,也有專門的藥品控制辦公室管理受控藥物的安全及有效性。而新西蘭的監管機構為藥物安全局(Medsafe)。這兩機構雖然各自獨立,但在某些方面存在合作的潛力。
聯合抵禦公共健康危機的能力需要更為緊密的合作。
2003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簽署的條約原意在於建立一個名為「澳新治療產品機構」(Australia New Zealand Therapeutic Products Agency)的機構,旨在取代各自的監管機構。經歷多年的討論與協商,2014年雙方最終宣佈停止該計劃,理由是對於各自利益的綜合評估顯示缺乏足夠的利益平衡。
有專家指出,兩國在醫療監管的文化、法律法規上存在顯著差異,這成為根本性的阻礙。澳大利亞的醫療產品監管體系相對成熟,而新西蘭則有不同的需求與標準。這種差異使得雙方在合作進程中步調不一致,導致最終宣告計劃失敗。
不意外地,兩國在社會需求及市場環境上也有著根本的不同。
雖然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共同醫療監管機構計畫未能實現,但雙方在藥物及醫療產品的監管合作上仍然保持著一定的互動,如信息共享及標準協調。隨著全球健康問題日益複雜,各國間的合作必不可少,因此如何在現有的框架下推進深化合作成為了一個持續的命題。
以COVID-19疫苗的分發及認證為例,兩國各自的監管機構在應對疫情上展現了一定的合作潛力。澳大利亞TGA與新西蘭Medsafe在疫苗臨床試驗數據及驗證標準方面相互參考,這為未來的合作提供了一定的藍本。但這僅限於特定背景下的合作,而並非全面的結構性合作。
在公共衛生危機中快速反應的能力是未來亟需加強的地方。
作為親如兄弟的鄰國,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醫療監管體系的獨立性及合作的艱難進程提醒我們,隨著全球化及公共健康議題的加劇,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並進行有效協作,仍然是未來的主要挑戰。這樣的問題讓人不禁思考:在未來的歲月裡,是否還有其他合作的可能性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