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歷史上,雙性人(intersex)在穆斯林統治時期獲得過某種程度的認可,這一進程的終止顯示出該地區文化和信仰的變遷。雖然當前西班牙的法律對於雙性人權益的保護仍顯得不足,但回顧歷史,我們不禁會想,在這樣一個多元而複雜的社會中,雙性人的地位究竟是如何變遷的?
在穆斯林統治下,雙性人被稱為「khuntha」,並根據他們的生理特徵被納入社會體系。這使得他們有權結婚並參與社會生活,這與當時的西方文化形成了鮮明對比。
根據歷史記載,當時對雙性人的接納源於伊斯蘭的法律觀念,即使生理性別不明確的人也能被認定為第三性別。這一認可反映了社會面對生物多樣性的適應及對人類本質的重新思考,從而也強調了配偶身份及權益繼承上的靈活性。
「在性別不明的情況下,依據社會習俗,他們的性別認定會根據情況的變化而有所調整。」
進入中世紀,天主教會的思想漸漸削弱了對雙性人群體的包容,並予以限制。教會提出只有兩種明確的性別,這一觀點使得那些在出生時被分配為某一性別且在生理成熟後表現出另一性別特徵的人面臨困境。在這一文化背景下,雙性人被迫必須選擇符合社會期望的性別,甚至可能會因為與該性別不符的行為而受到法律懲罰。
歷史的進一步發展證明,隨著對雙性人的理解愈加模糊,這一群體在社會中愈加邊緣化。例如16世紀的「埃萊娜·德·塞佩德斯」案,這一案件中,該個體所經歷的法律審判展現了社會對雙性人的偏見以及對自由選擇的剝奪。
「埃萊娜·德·塞佩德斯表示,她生來就有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但她的證明在當時的法律體系中並沒有受到重視。」
在西班牙的歷史進程中,雙性人所面臨的法律挑戰至今仍在影響著他們的生活。由於法律並未為雙性人提供全面的身份認可,這導致了當今西班牙雙性人所面臨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問題。現行的法律多數是在2007年3/2007法案的框架下進行修訂, 雖然該法規稍微提升了雙性人的權益,但進一步的變革依然任重道遠。特定自我身份的抉擇仍無法以法律形式得到認可,這對雙性人的潛在影響無疑是深遠的。
與此同時,當代社會中,雙性人的生理完整性面臨威脅,許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後48小時內進行生理性別的註冊,這幾乎不給雙性人提供任何選擇空間。事實上,許多國家已經開始意識到這一問題,並對相關法律進趨改善,但西班牙相對於馬爾他和葡萄牙等其他國家仍顯落後。
「根據2015年歐洲理事會的報告,雙性人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包括系統性地選擇性墮胎和醫療介入。」
在與父母、醫療系統與法律的鬥爭中,許多雙性人依然處於無法獲得法律保障的境地。此外,缺乏對雙性人進行教育、法律治療及社會支持的專項機制,無疑進一步深淺了雙性人群體經常感受到的孤立與歧視行為。
雖然當前社會對於雙性人的關注逐漸增強,相關的權益倡導組織也開始活躍,但不容忽視的是,許多雙性人依然在抗爭中找尋認同,面對無數阻礙,尋求社會的接納和支持。然而,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中,雙性人應該如何改善其社會情境並獲得法律上的平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