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飲食中,許多人並不知道我們經常食用的某些食品中潛藏著名為丙烯酰胺的化學物質。自2002年發現這種物質以來,無數的研究和報告提到它可能的健康風險,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那麼,丙烯酰胺究竟是什麼?它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
丙烯酰胺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常見於高溫烹調的澱粉類食物中,特別是馬鈴薯產品與麵包。一旦食品烹調溫度超過120°C,便可能會生成這種化學物質。
根據科學研究,丙烯酰胺的生成主要是由氨基酸天冬氨酸與葡萄糖之間的美拉德反應所驅動。當食物加熱至足夠高的溫度時,這種反應會釋放出丙烯酰胺。它的存在不僅限於炸馬鈴薯條和食物外皮,還可以在咖啡、烘焙食品以及某些零食中發現。
儘管有關丙烯酰胺的健康風險的警告層出不窮,許多專家與健康機構的研究結果卻顯示,飲食來源的丙烯酰胺對人類致癌的影響尚不明確。根據英國癌症研究所的說法,將食用焦黑食品與癌症風險聯繫起來的觀點更是被視為「神話」。
根據 2019 年的流行病學研究,攝取丙烯酰胺的飲食似乎不會顯著增加人們罹患癌症的風險。
丙烯酰胺在工業中主要用作合成聚丙烯酰胺的前驅物,此類聚合物在水溶性增稠劑與絮凝劑中有廣泛應用。此聚合物的低毒性使其成為飲用水淨化與醫學實驗的重要材料。
儘管丙烯酰胺在工業領域廣泛使用,其毒性與致癌性仍然令人擔憂。直至目前為止,全球多個健康機構,包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美國國家毒性計畫(NTP)與環境保護局(EPA),皆將其歸類為潛在致癌物。然而,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人體內的暴露量並未增加癌症的風險。
根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的報告,丙烯酰胺的主要毒性風險包括神經毒性、對男性生殖的負面影響及發展毒性,但不清楚其對人類癌症風險的實際影響。
丙烯酰胺主要存在於高溫烹調的澱粉類食品中,尤其在馬鈴薯片、法式薯條以及高溫烘烤的麵包中更為明顯。研究顯示,這種化學物質的生成與烹調溫度成正比,進一步指出,煮食方法與長時間加熱均會提升丙烯酰胺的濃度。
除了常見的澱粉食品,丙烯酰胺也被發現在巧克力、咖啡、以及某些果乾中,並且其濃度會因為加熱時間而異。尤以馬鈴薯為最,其所產生的丙烯酰胺濃度遠高於其他類型的食物。
抽煙被認為是丙烯酰胺的另一重要來源。根據研究,吸煙可使血液中丙烯酰胺的濃度顯著提高,這一數據超過了任何飲食因素。這顯示了現代社會中,控制煙草使用對健康的重要性。
儘管丙烯酰胺的存在引發了不少的安全疑慮,但針對其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仍在持續進行中。大多數專家建議,透過健康均衡的飲食來減低不必要的攝入量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會因為擔心丙烯酰胺而對食物的選擇產生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