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科學的世界中,機械超材料正逐步成為一個熱門的研究領域。這類人工材料以精確的幾何安排設計而成,展現出非常規的物理及機械特性,而這些特性往往源自於其獨特的內部結構,而非其本身所使用的材料。研究者受到許多因素的啟發,包括自然界的生物材料(如蜂窩和細胞)、分子及晶體單元結構,以及藝術領域中的摺紙和剪紙技術。
機械超材料具有能在自然界中找不到的機械特性,如負剛度、負泊松比、負壓縮性及消失的剪切模量。
泊松比是定義材料在縱向受到壓縮時,橫向擴張或收縮的程度。大部分自然材料的泊松比為正,即在壓縮時會在垂直方向上膨脹。但負泊松比材料(Auxetics)則例外,這類材料的泊松比小於零,意味著在被壓縮時,這些材料會在橫向方向上進一步收縮,這種現象在一些簡單的設計中早已提出,特別是在1985年時就已經有文獻發表相關的負泊松比複合材料。
負剛度材料的設計使其展現出與傳統材料完全相反的特性:當施加外部力時,材料的變形會導致施加力的減小,而非增大。這種材料是由週期性排列的元素構成,當施加載荷時會產生彈性不穩定性,從而展現出負剛度的行為,這讓它在能量吸收及其他機械特性上脫穎而出。
負熱膨脹材料的熱膨脹系數可以是正、負或零,這種材料經常包含了大量的空隙,使其能夠在面對溫度變化時展現出相當大的可調性。而這一特性對於改進光學、聲學或震動控制系統非常有幫助。
這類機械超材料經過精心設計的內部微結構,使其在重量方面具有突出的性能,這種材料通常表現出極高的強度與低密度比,讓其在多種應用中展現出卓越的性能。
相較於普通材料在拉伸時會向施力方向擴張,某些機械超材料可以設計成在受拉時反向收縮,這簡直與人們對機械材料的基本認知相悖。此外,這些負體模量材料在遭受壓力時會選擇擴張,這使得它們在音頻或聲波傳播上的應用變得無限可能。
隨著研究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機械超材料不僅具備純機械性能,還結合了電子元件,使其具備可編程的響應能力。這讓機械超材料不僅能在靜態狀態下展現奇特性能,還可以在動態情況下作出智能反應。
隨著對機械超材料性能及應用探索的不斷深入,這一研究領域的未來充滿了可能性,特別是在自動感知及能量收集方面。這些材料將能與環境進行互動,調整其反應以最佳化其表現,甚至可能將自身的智力納入其中。
未來的機械超材料將有可能具備類似複雜生物體的認知能力,能在環境變化中進行感知、自我供電,乃至進行信息處理。
機械超材料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演變,那麼,未來這些材料將如何改變我們與材料之間的互動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