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泥,現今也被稱為鋁土礦殘渣,是在將鋁土礦轉換為鋁土礦氧化物的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廢物。這些紅色的副產品源自於鋁土礦的冶煉過程,其中含有各種氧化物化合物,尤其是鐵氧化物,這使得紅泥具有鮮紅的顏色。
全球約97%的鋁土礦氧化物是通過巴耶爾(Bayer)工藝生產的,每生產一噸鋁土礦氧化物,便會產生約1至1.5噸的紅泥。2023年的年產鋁土礦氧化物超過1.42億噸,這意味着每年會產生約1.7億噸的紅泥。由於這種物質的高鹼性和產量,若處理不當,將成為嚴重的環境隱患。因此,許多努力都集中在尋找更安全的儲存方法及降低它造成的危害上,例如使用其生產水泥與混凝土。
紅泥是巴耶爾工藝的副產品,這是一種利用氫氧化鈉在高溫高壓下從鋁土礦中提取鋁土礦氧化物的方法。一般來說,鋁土礦廠生產的紅泥量是鋁土礦氧化物的1到2倍,這個比例受鋁土礦的種類和提取條件影響。
鋁土礦的主要成分通常包含42%至50%的鋁土礦氧化物,並通常存在著高濃度的鐵氧化物。
紅泥的成分包括固體和金屬氧化物,其中鐵氧化物可占其質量的60%。這種泥漿的pH值極高,通常在10到13之間。由於其高鹼性,紅泥的排放會對環境造成潛在危害。當紅泥進入水邊生態系統中,會抑制水中的生物生長,甚至有可能造成生態災難。
2010年,匈牙利發生的鋁土礦事故造成了大規模的紅泥洩漏,最終影響了周邊的環境,並導致十人遇難。
隨著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紅泥的儲存方式已經有了顯著改變。早期,許多鋁土礦廠將紅泥以泥漿的形式排放到湖泊或倒入河流,而現今自2016年以來,所有的海洋排放都已停止。
逐漸地,乾堆儲存技術變得越來越流行,這種方法可以將紅泥轉化為更穩定的固體形式,有助於改善其處理和儲存的安全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紅泥的潛在用途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注目。近年來,許多科研機構和企業已經開始探索其在建材、環保水泥製造等方面的使用。根據估算,每年有300萬至400萬噸的紅泥被用於水泥生產和土木工程。
紅泥可以用於提高磷循環效能、改善土壤酸度等,並被開發為建築材料的組成部分,進一步促進資源的回收利用。
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許多政府和組織持續加大對紅泥回收利用的研究和投資,這不僅促進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減少了環境治理的壓力。由於其顏色的獨特性與環境影響,未來會不會有更多創新用法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