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個全球性健康問題,其引發的併發症如中風、心臟病、腎衰竭及心肌梗死,都是威脅生命的重要因素。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稱為降壓藥,其主要目標是降低血壓,以預防上述疾病的發生。根據研究,即使僅降低血壓5 mmHg,就可以減少34%的中風風險和21%的缺血性心臟病風險,這也包括降低癡呆症、心臟衰竭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可能性。
“高血壓的治療不僅僅是為了降低數字,而是為了改善整體的生活質量和健康預後。”
目前,降壓藥主要分為幾個類別,包括利尿劑、鈣通道阻滯劑、ACE抑制劑、ARB(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及β-阻滯劑。每種藥物都有其特定機制與副作用,選擇哪種藥物作為初始治療還取決於患者的年齡、合併症及身體損害情況。
利尿劑通過促進腎臟排除多餘的鹽和水來降低血壓。在美國,最新的治療指導建議將噻嗪類利尿劑視為初始治療的首選藥物。儘管已經有眾多證據支持噻嗪類利尿劑的使用,但在臨床中,它們卻並不如一些新型藥物那般受到重視,部分原因是它們可能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鈣通道阻滯劑通過抑制鈣進入動脈平滑肌細胞,從而放鬆血管壁以降低血壓。這類藥物被廣泛推薦作為初始治療,無論患者的年齡或種族如何。同時,它們的副作用包括水腫、面部潮紅及眩暈等。
ACE抑制劑透過降低血管收縮的方式來降壓,對於慢性腎病患者來說是首選藥物。然而,對於無慢性腎病的黑人高血壓患者,其效果不如鈣通道阻滯劑或噻嗪類利尿劑。ARB則被認為是在ACE抑制劑不耐受的情況下,另類的有效選擇。
儘管β-阻滯劑可以降低血壓,但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它們在改善心臟病結局方面的作用有限。因此,β-阻滯劑不再被推薦作為初步治療的首選。而在有心臟病病史的人中,這類藥物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
選擇降壓藥時,患者的具體情況是至關重要的。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更適合初始使用鈣通道阻滯劑或噻嗪類利尿劑。此外,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則更需要ACE抑制劑或ARB的保護。
“高血壓治療的成功不僅取決於藥物的選擇,還包括患者的生活方式和依從性。”
高血壓的治療需要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的管理。雖然已有多種降壓藥供選擇,但正確的初始治療策略仍是成功的關鍵。如何在眾多選擇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降壓藥物,是每位面對高血壓患者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