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肺炎中,細菌性肺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常見疾病。不同類型的細菌負責引發這種肺炎,而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治療取決於感染源的細菌種類。了解這些細菌的特徵和其引起肺炎的方式,對於有效治療至關重要。
在所有年齡組中,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最常見的細菌性肺炎原因,尤其是在新生兒之外。這種革蘭氏陽性菌通常存在於人類的喉嚨中,並在沒有肺炎的情況下存活。
“其他重要的革蘭氏陽性肺炎病原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炭疽桿菌(Bacillus anthracis)。”
相較於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的感染較少見,主要包括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克雷白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等。
“這些細菌通常生活在腸道中,當腸道內容物如嘔吐物或糞便被吸入肺部時,它們便會侵入肺部。”
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包括考克斯氏肺炎桿菌(Coxiella burnetii)、肺炎衣原體(Chlamydophila pneumoniae)、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以及軍團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這些細菌因為其特異的細胞壁結構,無法像傳統細菌一樣進行革蘭氏染色。
細菌性肺炎的病徵通常包括發燒、寒戰、咳嗽、流鼻涕、呼吸急促、胸痛、大汗淋漓等。尤其是肺炎鏈球菌引起的肺炎,可能伴隨著「銹色」痰的出現,還可能有咳血的情況。
細菌進入肺部的方式通常是透過吸入,但也可能通過血流來到肺部。這些細菌通常在上呼吸道中存在,並持續吸入肺泡內。當細菌進入肺泡後,會進一步入侵細胞間隔,啟動免疫系統的反應,導致白血球前來抵抗感染。
“這種反應會引發發燒、寒戰和疲倦等典型症狀,而免疫細胞和液體的堆積會干擾氧氣的運輸。”
確診細菌性肺炎需要經過幾個步驟,首先收集病史,包括症狀及其持續時間。醫生可能會進行胸部X光檢查並進行完整的血液檢查。同時,痰液樣本的檢測可協助確定病因細菌,這對於制定治療計劃至關重要。
預防細菌性肺炎的一種有效方法是接種疫苗,包括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和其他可預防的病原體疫苗。定期疫苗接種可降低感染風險,尤其是在高危人群中。
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性肺炎的首選藥物。選擇抗生素的方向取決於肺炎的性質、感染的地理趨勢以及患者的健康狀況。英國的治療指引通常以阿莫西林作為第一線療法,而在北美,克拉黴素和阿奇黴素已取代阿莫西林作為主要治療方案。
“有時,醫生會考慮到當地的抗生素耐藥模式來選擇恰當的藥物。”
對於嚴重感染病例,可能會選擇住院治療及使用更強效的抗生素。在某些情況下,患者可能需要額外的氧氣支持,甚至是重症治療。抗生素將協助免疫系統抵抗感染,但患者自身的健康狀況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面對不斷變化的細菌抵抗性,選擇恰當的抗生素治療是否成為我們對抗細菌感染的重要挑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