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國超級英雄電影《新變種人》上映,這部電影基於漫威漫畫中的同名角色,該角色最初是《X戰警》系列的延伸。然而,這部影片卻以其獨特的風格及推出後的反響,成為系列的終章。導演喬什·布恩在多年的期待與準備中,最終奉上了這部令人即高興又失望的作品。
《新變種人》描繪了一群被困於秘密設施中的年輕變種人,為了拯救自己而奮鬥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丹妮·摩恩斯塔,經歷了家園的毀滅,喪失了家庭的她在學院的生活中與其他擁有不同能力的變種人相遇。每位角色的背景都充滿了悲劇,他們的能力與過去的創痛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關於自我探索與克服恐懼的畫面。
影片的最初計畫是在2018年上映,但由於多次延期,最終於2020年才得以上映。電影的拍攝從2017年開始,原本定於波士頓的醫院取景。製作團隊在過程中多次調整腳本,尋求更多的適合年輕觀眾的元素,試圖探索恐怖元素與青少年情感。
導演喬什·布恩曾表示,他希望這部電影能真正展現出變種人的恐懼與脆弱。
電影透過強調人際關係及內心鬥爭,描繪了一段浪漫關係,這讓觀眾看到了角色之間的情感連結,也使得故事情節更加有深度。然而,這些情感描寫是否足以彌補劇情的其他不足,卻成為了影評人評論的焦點。
在角色上,電影加入了替代性元素,希圖展現不同文化背景的變種人,使故事更具包容性。然而,這樣的嘗試在美國社會的恢復中似乎並未獲得預期的共鳴。電影的商業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全球票房僅為4920萬美元,與其6000萬至8000萬的製作預算成鮮明對比。這讓觀眾及電影業內人士不禁反思:是故事本身的失敗,還是市場對於變種人的期待已經改變?
觀眾對於變種人的需求似乎早已超越了傳統超級英雄類型的框架。
為何這部電影會成為系列的終章?這與迪士尼收購福斯後的計畫密切相關。隨著漫威宇宙的重塑,自然也就要整理舊有的角色與故事。無論是影迷的期待還是製片方的戰略,《新變種人》的命運早已被註定在了這一劇變中。許多影評人認為,這部電影或許過於依賴於與其他系列的連結,而忽略了獨立敘事的必要性。
最後,這部電影所展現的,不僅是一群年輕變種人的格鬥與成長,更是反映出當前影視市場上對於多元性及深度敘事的渴望。製作方是否能夠從《新變種人》中吸取教訓,回應觀眾更深層的情感共鳴?這或許成為未來超級英雄電影格局變化的關鍵所在,並引發我們對於下一代變種人故事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