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的價值評估是投資者用來估算債券的理論公允價值或內在價值的過程。無論是任何證券或資本投資,債券的理論公允價值都是它預期產生的現金流的現值。因此,債券的價值是通過使用適當的折現率將債券預期的現金流折現至現在來獲得的。在實務中,折現率通常參考於類似的金融工具,前提是這類金融工具的存在。
當債券的市場價格低於其面值時,該債券的交易價格為折價。反之,若債券的市場價格高於其面值,則該債券的交易價格為溢價。
對於擁有嵌入選擇權的債券,其評估相對困難,因為需要將選擇權計價與折現結合在一起。根據選擇權的類型,計算得出的選擇權價格要么加到「純粹」部分的價格上,要么減去。這樣總合起來便是債券的最終價值。
計算債券的理論公允價值或內在價值的基本方法,使用現值公式來進行現金流的折現。此公式假設已經發放了一次票息付款,計算時需要使用市場利率將不同期的現金流折現到現在。
在這一方法下,債券的價格通常是以基準的形式進行相對計算,基準通常是一種政府發行的金融工具。這種情況下,債券的到期收益率是根據該債券的信用評級相對於具有相似到期日或持有期間的政府安全性來確定的。
與上述兩種相關方法不同,這一方法將債券視作一些現金流(即票息或面值)的「包裝」,每一現金流都被視為在收到之日起到期的零息票據。在這種情況下,每個現金流按照相同的利率折現,因此債券的價格應該符合其「無套利」價格。
當評估債券選擇權或其他利率衍生產品時,需要認識到未來利率是不確定的,因此折現率可能無法被一個固定數字取代。在這些情況下,可使用隨機微積分來對其進行建模。
風險中立的期望被用來解釋利率衍生品的未來不確定性。
當債券不是在票息日進行精確評價時,所計算出的價格將包括應計利息,即自上一個票息日以來債券所有者所應得的任何利息。這種包含應計利息的債券價格被稱為「髒價格」。相對的,不包含應計利息的價格則被稱為「清潔價格」。
一旦計算出債券的價格或價值,甚至可以確定各種與債券價格及其票息之間的收益率相關的數據。例如,收益率計算對掌握債券的風險及投資潛力至關重要。
隨著融資工具的複雜性不斷提高,了解債券及其嵌入選擇權的價值計算變得越來越重要。未來的利率不確定性使得債券評價成為一個複雜但又重要的課題。對於投資者來說,選擇最適合的評價方法以反映真實的市場情況至關重要。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金融世界中,你是否做好準備去面對未來的挑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