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醫學界,TNM分類系統已成為惡性腫瘤(癌症)傳播範圍的重要標準之一,這一系統在大多數固體腫瘤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認可,儘管對於白血病或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則不適用。TNM的全名是腫瘤、淋巴結及轉移(Tumor, Nodes, Metastasis),它經由國際癌症控制聯盟(UICC)和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共同維護。該系統不僅為癌症的分期提供了指導,還協助醫療人員預測病人的預後結果。
TNM系統通過字母和數字的組合,簡單而明確地描述了癌症的進展狀況。
這一分類系統分為三個主要組成部分:T、N 和 M。T代表原發腫瘤的大小及其對周圍組織的侵襲程度;N表示區域淋巴結的受累情況;而M則反映了癌症是否已經發生了遠處轉移。透過這些信息,醫生可以更好地制定治療計劃並且提供預後指標。
TNM分類的基本參數包括:
T
: 原發腫瘤的大小或直接範圍N
: 區域淋巴結的受影響程度M
: 遠處轉移的存在與否例如,pT1 pN0 M0
表示初期腫瘤,無淋巴結轉移,無遠處轉移,代表著Stage I。而pT4 pN2 M1
則表示病情較為複雜,可能已屬於Stage IV。
TNM系統的正式使用使得全世界醫療機構能夠更有效地蒐集和分析癌症數據。這一標準的建立在於多個目的,其中包括: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患者的預後可能會因為治療方法的改善而出現改變。
尤其在TNM的多次修訂中,對於不同癌症類型的分期標準可能會有所不同。現在最新的第八版TNM分類系統自2017年起開始實施,已經更進一步地為癌症的治療和預後提供了重要依據。
TNM系統並非靜止不變。它經歷了多次修訂,每一版都有其特定的定義和標準。過去的版本可以透過AJCC的網站進行查詢。以下是一些主要版本的發布年:
為了幫助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癌症註冊機構收集病期信息,簡化版的TNM系統也隨之誕生。這一簡化版的系統旨在讓登記機構能夠更容易地進行數據收集,而並非取代完整的TNM系統於病人的診療中。
癌症的研究與治療仍在快速發展,而TNM系統則是讓醫療專業人士了解病情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患者的預後情況可能會因治療技術的進步而有所不同。這不禁要問,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變化對未來癌症治療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