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卡特威特(Nancy Cartwright),現年65歲,是一位以配音聞名的美國女演員,她的代表作無疑是《辛普森家庭》(The Simpsons)中的巴特·辛普森(Bart Simpson)。在這部經典的卡通中,卡特威特的聲音不僅為巴特賦予了個性,還為多個其他角色注入了生命力,對於觀眾來說,她的聲音幾乎就是整個系列的代名詞。
卡特威特曾表示:“我認為聲音演出是無形的表演,透過音色詮釋角色的情感。”
卡特威特於1957年出生在俄亥俄州的代頓市,作為六個孩子中的第四個,她在家庭中自小顯示出對聲音的敏感度和熱情。她的表演天賦在小學時期開始嵌入心中,憑藉對朗讀的熱愛,她在四年級時贏得了學校的演講比賽。
隨著年齡的增長,卡特威特持續磨練著自己的聲音表演技巧,並跟隨配音界的巨擘達斯·巴特勒(Daws Butler)學習。對她而言,這段經歷無疑具有轉折意義。
她回憶道:“每個星期天,我會搭公車去他的家接受指導。他不僅是我的導師,還成為了我生命中重要的支持者。”
在進入好萊塢之前,卡特威特在俄亥俄大學獲得了一份獎學金,但最終她選擇轉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因為她希望更接近好萊塢。1978年9月17日,她懷著沉重的心情,搬到了洛杉磯,開始了自己的配音生涯。
卡特威特的職業生涯最初的亮點之一是為電視動畫《富貴小子》(Richie Rich)配音,隨後她又參加了1978年的《瑪莉安·羅斯·懷特》(Marian Rose White)。不過,她真正的成名是在1987年,當時她參加了《特雷西·烏爾曼秀》(The Tracey Ullman Show)的配音試鏡。
原本她希望能為角色莉莎·辛普森(Lisa Simpson)配音,但當她看到巴特這個角色時,立刻對其性格的顛覆感產生興趣。因此,她決定嘗試巴特的配音。
卡特威特描述巴特的聲音特質為:“狡猾、不學無術的,對學校懷有厭惡。這是個聰明又調皮的角色。”
讓她倍感驚訝的是,系列的創始人馬特·格羅寧(Matt Groening)對她的配音表現讚譽有加,立即給予了她這個角色的合約。1990年和1991年,巴特的受歡迎程度達到了「巴特熱潮」(Bartmania),以至於他的形象成為了超越卡通的文化符號。然而,卡特威特本人在公眾眼中卻並不知名,這使得她能夠在不被打擾的情況下投入表演。
除了巴特,卡特威特在《辛普森家庭》中還為許多角色配音,包括拉爾夫·維金(Ralph Wiggum)、尼爾森·蒙茲(Nelson Muntz)和馬戈·謝爾曼(Margo Sherman)等,這些角色各具特色,展現了她的聲音多樣性。
她的配音生涯不僅限於《辛普森家庭》,卡特威特還為《小鬼當家》的查基(Chuckie)以及《金龜子》(Kim Possible)中的露夫斯(Rufus)進行了配音。
隨著時間的推移,卡特威特的配音技術也在持續進步,面對每個新角色,她都會用心研究,讓角色的声音动态与特性更加贴合。例如,為了掌握露夫斯的聲音,她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模擬鼴鼠的各種叫聲。她稱兩個角色中最具挑戰性的便是露夫斯和查基。
卡特威特因其傑出的表現屢獲殊榮。1992年,她因為在《辛普森家庭》中表現出的非凡才能,榮獲了艾美獎。而在1995年則以優秀配音表現獲得安妮獎。
在卡特威特的眼中,聲音演出猶如貼近靈魂的藝術,“每個角色都讓我有機會探索不同的人格與情感。”
許多觀眾很難將巴特這個形象和其女性配音者連結起來,而這一點也使她的職業生涯充滿了神秘感。儘管如此,卡特威特的天賦和努力讓她無疑成為了配音界的傳奇人物。
卡特威特不僅在配音界中留下深刻的印記,還積極參與多種慈善事業及創業。她於2001年成立了自己的製作公司「SportsBlast」,並創作了網路動畫《凱莉家族》(The Kellys),其內容主要圍繞賽車主題。最近,她又推出了電影《尋找費里尼》(In Search of Fellini),使她的故事得以更廣泛地傳播。
卡特威特的經歷告訴我們,堅持夢想與不斷追求自我的過程可以為人生帶來無限可能。到底,這樣的追尋對於每一位懷抱夢想的人來說,是不是帶來了新的啟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