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基督教的多元世界中,如何理解「教會」的定義成為學術界和神學界的重要話題。在這當中,天主教、東正教和聖公會三者之間的差異與共同之處,特別是在其自認為與原始教會的傳承關聯上,引發了眾多的探討和辯論。
「基督教教會是耶穌基督所創立的最初機構,也是所有基督徒的真實身體。」
天主教教會自認為是耶穌基督所創立的唯一真教會,依託於早期使徒的傳承。根據天主教的教義,教會是「基督的神秘身體」,是由彼得所建立,並由其後繼者及主教們所引領。天主教的《信經》明言教會的「一、聖、公、 apostolic」,意即教會從使徒時代延續至今,保持著堅定的教義和結構。
「在天主教教會之外,無人能希望獲得生命或救贖,除非是基於不可控制的無知。」
相比之下,東正教也宣稱自己是最早的基督教教會,強調保留了原始教會的傳統和信仰。東正教徒認為,自己擁有使徒的繼承,尤其是在羅馬帝國的五個主要牧首中,除了羅馬以外的其他四個牧首皆屬於東正教的範疇。這使得他們有理由自信地聲稱,是確保基督教信仰純正的堂區。
「東正教所持有的傳統和信仰並未變更,正是早期基督教的延續。」
聖公會則在天主教和新教之間尋求一種中間道路,自賦予「歷史天主教會」的地位,強調其以主教制度及聖禮的正確施行作為教會的標誌。聖公會認為其根源於最早的使徒教會,但同時也意識到與其他基督宗派之間的差異及協作的可能。
自早期基督教誕生以來,各宗派的發展和分歧逐漸形成。隨著大公會議的召開及教會的組織,這些差異更為明顯。然而,在這所有的多樣性中,三者均主張其對原始教會的傳承和理解。教會的成長歷程包括了宗教、政治與社會的多重因素,這些因素塑造了當前基督教的面貌。
在如此複雜的宗教背景下,「哪一個基督教派最接近原始教會的傳承」仍然是個充滿挑戰性的问题,值得每位信徒和學者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