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兒童醫院作為專為嬰幼兒及青少年提供醫療服務的機構,在20世紀迅速增長。這些醫院將兒童視為獨特的病人群體,專注於他們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而這一切都有其悠久的歷史根基。
兒童醫院的特點之一是對於兒童和家庭的心理社會支持的高度重視。
一些兒童需要在醫院住較長時間,因此提供遊戲和教學人員的支持對於他們的護理也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例如,劍橋兒童醫院的設計計劃旨在全面整合兒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服務,集結了劍橋大學醫院、劍橋及彼得堡NHS基金會及劍橋大學的資源。
在19世紀之前,兒童醫療幾乎不存在,父母被認為是孩子健康的唯一保護者。當時通過慈善機構創建的孤兒院和醫療機構便是早期形式的兒童醫院。例如,在1445年開啟的佛羅倫斯仁慈院專為受傷和被遺棄的嬰幼兒設立。
至18世紀,英國的托馬斯·考拉姆設立的孤兒院則目的是護理被遺棄的嬰兒,並將他們重新融入社會。
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貧困家庭的兒童更遭受困境,這引起了社會改革者及醫師的關注。19世紀中期,許多城市設立了兒童醫院,如巴黎的Hôpital des Enfants Malades於1802年開設,英國的格倫德醫院則在1852年誕生。
醫生和護士普遍認為,將兒童從不潔的家庭環境中轉移至醫院就可以更好地照顧他們。
進入20世紀,隨著新的醫療專業和醫學院的成立,醫生們開始掌握了更多關於兒童健康的專業知識。這一變化逐漸讓兒童醫院成為醫療體系中的專業機構。
歷史上,很多兒童醫院因限制孩子與父母的互動而遭到批評。許多專家提出,將孩子孤立在醫院中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心理學家將此看作一種創傷,並開始呼籲給予孩子更多與父母的接觸權限。
正如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所指出的,與父母的疏離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長期影響。
根據2003至2011年間的數據,美國兒童醫院的入院率出現波動,整體醫療成本也隨之上升。雖然外科住院的數量增加,但由於心理健康住院的比例增長幅度較小,整體住院人數卻在下降。這引發了對於兒童醫療的反思,甚至改變了醫療體系。
今天的兒童醫院以其專業化的醫療、小型照護以及對家庭支持的優先考量,成為現代醫療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考慮到歷史上的演變,您認為未來的兒童醫院應如何發展以更好地滿足孩子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