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神經系統在我們的體內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負責運動功能,還使我們能夠感知外界的種種資訊。每一條脊髓神經通過其分支的皮膚區域,即皮膚區(dermatome),將感覺從特定的皮膚區域傳送到大腦。這樣的設計讓我們能夠快速反應於刺激,例如觸碰、疼痛或溫度的變化。
皮膚區是由來自任何特定脊神經的背根神經纖維主要供應的皮膚區域。
人體包含八條頸神經、十二條胸神經、五條腰神經及五條骶神經。這些神經各自負責傳遞來自皮膚的感覺,包括疼痛,並能反映出與神經根相關的病症。如脊椎的體態功能障礙或病毒感染等。在一個預設的模式下,即使每個人的皮膚區分布有相似性,但具體的神經區域分布卻如同指紋般獨特。
皮膚區的概念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某些皮膚問題常會沿著皮膚區方向出現。
例如,帶狀皰疹由隱藏於神經結內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通常會在一個特定的皮膚區域出現疼痛或皮疹,稱為zosteriform模式。然而,這些症狀不一定會遍及整個皮膚區,這使得專業醫療人員在診斷時需詳細檢查。
以下是一些重要脊神經及其對應的皮膚區域:
C2 – 在顱骨基部的後方,距離枕突至少1公分的區域。
C3 – 位於鎖骨上窩,於鎖骨中線處。
C4 – 在肩鎖關節上。
C5 – 在肘前側外側的地方,肘部上方。
C6 – 在拇指的近端指骨背面。
C7 – 在中指的近端指骨背面。
T4 – 在乳頭的水平,與中鎖骨線交叉。
T10 – 在肚臍的水平,與中鎖骨線交叉。
這些皮膚區的分佈及其對應神經的重要性不僅在於臨床診斷,還關乎我們對疼痛的感知。例如,當心臟受到刺激時,來自相同脊髓節段的皮膚區也可能會感受到疼痛,這就是所謂的“痛覺轉介”現象。
在身體的不同部位,皮膚區的表現方式有所不同。例如,軀幹的皮膚區就像是一堆圓碟堆疊成形,每個圓碟都由不同的脊神經供應;而在四肢,皮膚區則沿著腿部或手臂的長度呈線性分佈。這種神經的分佈為我們提供了某種程度的保護,能精確定位受傷或感染的來源。
痛覺轉介現象使得身體的某一部位感受到的痛楚,可能與內臟有關,這樣的機制同時也增強了我們的生理防禦。
此外,面部的感官則主要由顱神經負責,對應著三叉神經(V1、V2和V3)的各個分支,這同樣在臨床上具有診斷價值,尤其在感染或神經病變情況下。
總體而言,了解脊髓神經及皮膚區的結構學,能幫助我們深入認識人體的感官感受及其潛在的病理學意義。
那麼,您是否曾經思考過我們的感覺究竟是如何被傳遞和處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