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免疫缺乏病毒(FIV)是一種影響全球貓咪的逆轉錄病毒。根據統計,大約2.5%到4.4%的貓咪可能感染此病毒。1986年,Niels C. Pedersen和Janet K. Yamamoto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獸醫學院首次分離出FIV病毒,當時在一個貓咪群體中發現了高比例的機會性感染和退化性疾病。此病毒最初被稱為貓淋巴細胞病毒,隨後在家養貓中也得以確認。
FIV主要通過深咬傷傳播,感染貓的唾液通過傷口進入另一隻貓的體內。
FIV主要通過感染多種細胞類型來削弱貓的免疫系統,特別是CD4+和CD8+ 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以及巨噬細胞。儘管許多貓咪能夠相對良好地忍受FIV,但隨著CD4+ T淋巴細胞的感染和耗竭,免疫系統的功能最終會受到破壞。研究顯示,FIV和HIV都是逆轉錄病毒,但人類不會受到FIV感染,貓咪也無法感染HIV。
根據美國貓科醫學協會的建議,不應自動安樂死FIV陽性的貓。
FIV主要是通過深咬傷的方式傳播,這使感染貓的唾液有機會進入健康貓咪的傷口中。此外,懷孕的母貓也有可能將病毒傳給後代,儘管此情況相對少見。與貓白血病病毒(FeLV)相比,FIV的傳播並不那麼容易,因為後者可能通過更輕微的接觸(如共同梳理或食物碗共享)傳播。
FIV感染的貓在家庭中的感染其他貓的風險很低,除非貓咪之間發生打鬥,或存在傷口。
FIV的進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類似於HIV。初期階段會出現輕微的症狀,如嗜睡、食慾不振、發熱和淋巴結腫大。這一階段很短,隨後進入無症狀階段。在這一階段,貓咪可能顯示出無可察覺的症狀,該階段的持續時間因貓的年齡、病毒毒力及外部病原體的存在而異。最終,貓咪會進入貓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FAIDS)階段,在此階段貓咪對各種次要疾病極為敏感,並最終可能導致死亡。
獸醫會檢查貓咪的病史和臨床表現,可能會進行FIV抗體的血液檢測。雖然FIV在美國的影響率約為2-3%,但這項檢測非常容易獲得。需要注意的是,檢測只能識別攜帶FIV抗體的貓,而無法檢測到實際的病毒。
2006年,美國農業部對一項新治療輔助劑「淋巴細胞T細胞免疫調節劑」(LTCI)發出條件許可。這種藥物旨在幫助治療感染貓白血病病毒(FeLV)和FIV的貓咪。根據研究,該治療表現出相對較低的毒性,並能有效調節CD-4淋巴細胞的產生和功能。
疫苗的開發困難主要在於FIV存在大量不同的變異株,使得形成有效的疫苗變得複雜。
FIV在貓咪中的傳播途徑和影響不容忽視。雖然許多貓咪能夠相對健康地生活,但對於感染的貓咪,了解其傳播方式和疾病進程至關重要。作為負責任的寵物主人,我們是否做好了對感染貓咪的觀察和照護,以確保它們過上健康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