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co是一種透明或帶黃色至琥珀色的烈酒,產自秘魯和智利的酿酒地區。這種美味的烈酒是通過將發酵的葡萄汁蒸餾成高濃度烈酒而製作的。Pisco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紀,當時西班牙的殖民者希望尋找一種替代Orujo的飲品,這是一種從西班牙進口的葡萄酒渣白蘭地。Pisco的開發不僅利用了當地豐富的水果資源,還減少了運輸大量酒精飲料至偏遠地區的需求。
Pisco的名稱源自秘魯的一個城市,該城市在殖民時期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對葡萄酒的出口貢獻量巨大。
Pisco這個詞最早出現於1764年,用來指代秘魯的烈酒。根據許多研究,人們普遍認為該名詞來源於「Pisco」市,這是一個曾經為出口葡萄酒而興盛的城市。Pisco出口至歐洲後,特別是在西班牙,這種飲品的名稱逐漸簡化為“Pisco”。在1835年,維也納的報紙《維也納時報》報導了一種來自秘魯的意大利葡萄製成的烈酒,顯示了Pisco在國際間的受歡迎程度。
在秘魯的許多地區,葡萄種植十分適宜,與新西班牙其他地區不同。在1560年,秘魯已經開始商業生產葡萄酒。隨著生產逐步成熟,西班牙皇室在1595年禁止設立新葡萄園以保護其本土的葡萄酒業,但這一禁令並未有效執行。1614年和1615年,皇室分別禁止秘魯葡萄酒出口至巴拿馬和危地馬拉,進一步限制了秘魯酒商的發展。
“在秘魯,從葡萄中獲得的普通白蘭地被稱為Aguardiente de Pisco,因為這種酒是在Pisco港口運出的。”
在智利與秘魯之間,關於Pisco的產地爭議長期存在。兩個國家都認為Pisco是其國的國酒,這使得該烈酒的文化與歷史背後展開了無數的紛爭。沒有任何國際法律準則能夠明確界定Pisco的名號,這使得各自的品牌建設變得更加複雜。
Pisco的製作來源於專門釀造的葡萄,通常選用Muscat或Italia葡萄。這些葡萄經過壓榨和發酵後,會在銅製蒸餾器中被蒸餾。為了保持酒的純正口味,在生產過程中不允許添加任何成分。智利的Pisco製作遵循嚴格的環保標準,而秘魯則保持著傳統的手工藝。
“Pisco的製作過程必須保留其物理、化學和有機特性,禁止增加任何可能改變其氣味或口味的物質。”
Pisco在調酒界逐漸受到重視,許多人喜愛以Pisco製作的雞尾酒如Pisco Sour和Chilcano。根據調查,智利人均消費Pisco每年約3公升,而秘魯的數據約為0.5公升。此外,秘魯的Pisco在國際比賽中屢獲佳績,提升了其在全球市場的地位。
Pisco的魅力不僅在於其多樣的口味和調酒方式,更在於數世紀以來的歷史積累與文化交融。你是否也想一步步探索Pisco背後的故事與風味呢?